第135章
罗罗嗦嗦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只是想说明一件事情,想通过捷径达到目的的人们必须付出某些代价。
太阳开始西沉,气温渐渐凉了下来,历时三个小时的午后小睡结束了,我揉揉眼睛,刚刚好看见学生们三五成群的离开校园,选中一个粉红色的身影做目标,我悄悄跟了上去。粉红色身影一路走着,并没有发觉我的跟踪,我并未隐身,因为没那个必要,前面的目标现在正沉浸于某种兴奋和喜悦之中,就算有一百个人跟在身后她也不会发觉的。
我一路跟着她,从城西闹市区来到了城东开发区,其间还穿插了到超市购物和休息,一个小丫头,放学后不赶紧回家,一个人跑到又远又荒凉的地方干吗?任谁看见也会感到奇怪的,可偏偏我不奇怪。相反,我感觉一切都渐渐明朗起来,真像已经越来越接近了。
天完全黑了下来,现在是晚上八点半,开发区附近的工地里的民工房亮起了一盏盏的灯火,飘出了饭菜的香味。糟糕,我忘记告诉瓶儿晚上给我留饭了。因为那只瓶子不用吃喝,所以当我晚上六点之前还不回家的时候,她便乐得省事不做晚饭了。
“金蚕蛊”,一直滇中苗疆养蛊人至为崇拜的,号称“蛊中之王”的毒蛊。每年端午前后,人间阳气最盛之时,滇中养蛊人便采集一干身怀剧毒的蛇虫,放入养蛊皿中,或埋于地下,或放于十字路口,或藏于密闭的供有瘟神塑像的神龛中。待四十九日过后,一干毒虫互相残杀吞食殆尽,剩一虫,便是蛊。
有说此蛊貌似蚕而通体金黄,有说此蛊无形无色,诸多说法,皆因养蛊方法不同而所得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这种蛊水火不侵,杀之不死,若用来害人,可使人七日之内肠穿肚烂七窍流血而死,无药可医。
如此厉害的毒蛊,想要拥有它也非寻常之人所能,养蛊人之中一直有流传这样的话,若养“金蚕蛊”,一年内必用此蛊害足十人,否则,金蚕便会反噬。而且,即便年年都害足十人,养金蚕之人最后亦不得善终,总是脱不了“孤”、“残”、“夭”三种结局。
“孤”,便是六亲死绝,孤独终老,“残”便是伤残不全,体无完肤,“夭”,那就更好解释了,英年早逝。
这样的收场,任谁也不会愿意,那么养蛊人如何摆脱这样的宿命呢,相传是有一个法子的。养蛊人预备一箱金银财帛之物,连同金蚕蛊一起放于路边,倘若有人贪图钱财捡了去,那么金蚕便附上拾财之人,祸害他去了。这个方法叫做“嫁金蚕”,嫁的意思,便是嫁祸他人了。
由此可见,天下间没有白捡的便宜,越是看起来绝好的事情,越可能潜伏着很大的危机,再讲一个,养鬼。
驭鬼,可是我鬼仙师父的本行,我跟随他几百年,种种手段也尽数学了去,但使用与否,却是另外一回事。驱使鬼奴做事,其实只要得其法,没有法力的寻常人也可为之,只是,驭鬼的代价,一般人实难以承受。
鬼奴分很多种,可以是寻常游魂,也可是冤魂厉鬼,总之法力越强大的鬼奴本事就越大。修行上百年的厉鬼可以有偷天换日的本事,但驱使它们的,必须是有法力的修行者。那些没什么法力的游魂,或者是早夭的鬼婴鬼仔,只要方法得当,普通人也可以使唤了得,但只能用来做些寻常的偷偷摸摸的小事。不过这对于寻常人类那点私欲来说倒也已经很难得的了。
养鬼驭鬼,方法、种类数不胜数,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养鬼以久,鬼必反噬。用了它们来做事,首先就要让它们与主人心灵相通,鬼是阴间之物,再厉害的鬼,也缺少生人的灵气,但如果有人长期餋养供奉,久而久之,主人的灵气便会渐渐传给鬼奴。最后,主人多半会落得灵气枯竭半死不活,而鬼奴的修为则更上一层,此时便是反噬害主的时候了。
届时,孰人孰鬼,便难说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