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心安是中土禅宗初祖传法于二祖的故事。禅宗是华夏国佛教八大宗之一,这八宗分别是天台宗、三论宗、唯识宗、华严宗、禅宗、律宗、净土宗和密宗。禅宗的禅不是修禅定的禅,不讲四禅八定,相反天台宗倒把四禅八定的过程与证量讲得最为详细。禅是穷理尽性之学,也是佛法的精髓。
二祖慧可大师,其父担心无子,于是便天天祈求诸佛菩萨保佑,希望能生个儿子,继承祖业。就这样虔诚地祈祷了一段时间,终于有一天黄昏,感应到佛光满室,不久慧可的母亲便怀孕了。为了感念佛恩,慧可出生后,父母便给他起名为“光”。
慧可自幼志气不凡,为人旷达,博闻强记,广涉儒书,尤精《诗》、《易》,喜好游山玩水,而对持家立业不感兴趣。后来接触了佛典,深感“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于是便栖心佛理。经过多年的学习,慧可禅师虽然对经教有了充分的认识,但是个人的生死大事对他来说仍然是个迷。
三十二岁那年,慧可禅师又回到香山,放弃了过去那种单纯追求文字知见的做法,开始实修。他每天从早到晚都在打坐,希望能够借禅定的力量解决生死问题。这样过了八年。有一天,在禅定中,慧可禅师突然看到一位神人站在跟前,告诉他说:“将欲受果,何滞此邪?大道匪(非)遥,汝其南矣(如果你想证得圣果,就不要再执著于枯坐、滞留在这里了。大道离你不远,你就往南方去吧)!”慧可禅师知道这时护法神在点化他,于是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神光。第二天,慧可禅师感到头疼难忍,如针在刺,他的剃度师宝静禅师想找医生给他治疗。这时,慧可禅师听到空中有声音告诉他:“这是脱胎换骨,不是普通的头疼。”慧可禅师于是把自己所听到的告诉了他的老师。宝静禅师一看他的顶骨,果然如五峰隆起,于是就对慧可禅师说:“这是吉祥之相,你必当证悟。护法神指引你往南方去,分明是在告诉你,在少林寺面壁的达磨大师就是你的老师。”
慧可禅师于是辞别了宝静禅师,前往少室山,来到达磨祖师面壁的地方,朝夕承侍。开始,达磨祖师只顾面壁打坐,根本不理睬他,更谈不上有什么教诲。但是,慧可禅师并不气馁,内心反而愈发恭敬和虔诚。他不断地用古德为法忘躯的精神激励自己:“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就这样,他每天从早到晚,一直呆在洞外,丝毫不敢懈怠。
“争与不争,全在自心,我想只要为了大众的利益,争又何妨?我记得你们佛教的一个典故,说一个般长为了救护船上人的生命,奋起杀死了一些海盗,你说这个船长是不是犯了杀生之戒?”
“当然!”我肯定地说。
“但在你们的经典里,他还是一个菩萨的榜样。”罗县长仍旧眯着眼睛说。
“嗯,你说的这个我也看过,这个故事出自百喻经。不过当时是当作故事来看,经您这么一说,我得认真想想了。”
“那你现在就想想,如何?我等等你的悟性。”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年腊月初九的晚上,天气陡然变冷,寒风刺骨,并下起了鹅毛大雪。慧可禅师依旧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天快亮的时候,积雪居然没过了他的膝盖。
我边想边说:“菩萨是明体性的,也是明因果的。众生畏因,菩萨畏果,就是说的这回事,但是菩萨明知不可为而为,那一定就是深意了。以我浅显的智慧来看,那可能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无畏精神了。但因果是铁律,菩萨就是犯了,自然也会受报,连佛也无法转共业啊。但对于一个证到空性的菩萨来说,受与不受,虽身仍有痛苦,但心里有什么影响呢?肇法师云:‘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这斩与不斩有何区别?”
“妙,说的妙。但是你说的是菩萨,试问,这滚滚红尘,谁是菩萨?谁修到了菩萨的果位?道家讲的太上感应篇,说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儒家的易经也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答卷殃,也大概说的是这些吧。以我初步的想法,只要为的是大众,就是正人用邪法,其法也不邪。西方的哲人说过,可以用不择的手段来追求真理。我想这也是一个这个说词吧。”
“校长,不论是何种说法,最终的目的也就是一个!”我继续说道。
“什么目的?”罗县长紧敲了一句。
“为了心安!”我铿然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