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明升大惧,有大臣劝逃往成都,明玉珍老婆彭氏泣言道:“成都即使可以到,不过是迁延旦夕之命罢了。大军所过,势如破竹,不如早早投降以全活士民性命。”
于是,明升“面缚、衔璧、舆榇”,向明军投降。
朱元璋在建康见明升,怜其幼弱,没有依照孟昶降宋故事让他行“伏地上表得罪”之礼,授其为归义侯,赐第京师。
转年,为长久安定之计,明太祖把明升与陈友谅之子陈理一起送往高丽施行高级别的软禁。小伙子吃惯了四川泡菜,这回要换口味吃高丽泡菜了。
有人见此可能问,高丽王数代一直不都是大元朝的驸马爷吗,怎么现在又听明朝使唤呢?
明军最难打的当属靖江(桂林),元朝广西行省平章政事也儿吉尼死守死斗,最终因城内将领叛降明军,靖江得陷。也儿吉尼逃跑未成,被擒送建康处死,成为为数不多的为元朝殉国的蒙古人。
至此,两广归于大明版图。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派大将汤和与傅友德分头从湖北和陕西进兵,准备全取四川。
四川当时还存有一个地方政权,国号“大夏”,乃昔日徐寿辉手下大将明玉珍所建。
明玉珍在至正十七年受命外出抢粮,溯江而上,一下子就攻取了重庆、成都以及今天的贵州一部分,当上了“天完”政权的“陇蜀行省右丞”。至正二十年,听说陈友谅杀掉徐寿辉,明玉珍非常气愤,断绝与老陈的来往,并于至正二十二年春在重庆称帝,建元天统。此人虽无远略,但本性节俭,颇好读书,折节下士,在四川“国”内开进士科,定赋税,以十分取一,可称是难得的宽明廉厚之主。其间,他与朱元璋也信使往来,颇为友好。老朱当时敌人多,卑辞下意,自比孙权,以明玉珍比刘备,双方很是亲热。
当过元朝的驸马确实不假。但明朝初建,高丽国王当时是王颛,他马上贡方物,进贺表,并上书请封。“事大”主义,是高丽能避免中原王朝打击灭亡的铁定规则。高丽王交回元朝所赐金印,敬用明朝新赐印章,贡献数至,孝敬恭谨。朱元璋见高丽贡使频来,挺不忍心,加之这些棒子们乘船来贡,每年都淹死不少人,就下诏:“高丽贡献繁数,困敝其民,宜遵古诸侯之礼,三年一聘。”
洪武六年,高丽内政有变,国王王颛被权臣李仁人所弑。王颛无子,以宠臣辛肫之子王禑为义子,李仁人就扶这个傀儡王禑为国王。自那时开始,明朝与高丽的关系陷入僵局,但高丽政府一直死乞白赖巴结大明,又贡马又贡金,明朝却而不受。到了洪武二十一年,高丽王王禑上表称铁岭之地实属高丽旧地,乞求朱皇帝赏还与他。老朱断然回绝,坚称高丽一直以鸭绿江为界,警告对方不要再生诈挑事。这一点,老朱深明民族大义。
明玉珍人好,命不好,为“皇”五年即病死,时年仅三十六岁,当时是元至正二十六年春天的事情。
明玉珍死后,其子明升嗣位,年方十岁,诸大臣皆粗暴无礼,互相争权夺势,不肯相下。由此,大夏开始走下坡路。
朱元璋建明后,明升派使臣来贺。转年,朱皇帝怪明升“不懂事”,没有主动“归命”,就派人去诏谕。明升不从(此人还小,主要是左右大臣及其母后彭后不从)。
如此,朱元璋下命诸将进攻。
蜀地虽险,也抵不住大明的虎狼之师。明将傅友德走当年邓艾袭蜀的老路,一路攻克江油、绵州(绵州)、江州(广汉)。汤和走水路,直落夔州,逼近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