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明军抵挡不住,纷纷弃盾后撤,燕兵蹂阵而入。
燕将谭渊见明军左翼大乱,马上率其部下乘势猛攻。不料,斜刺里又冲来明将庄得,率众死战,填补住明军左阵缺口。并立斩燕将谭渊及其手下数百人。
燕将朱能、张辅(张玉之子)挥军而前。朱棣本人依恃南兵不敢向他射箭投矛,率一队劲骑竟从明军阵后自背突出,直贯阵前,与朱能军相合,如同一把利刃一样,把明军捅个透心凉。起先准备的火器、劲弩都来不及发射,明军一下子乱了阵脚,全部乱成一锅粥。
混战之间,刚刚杀掉燕将谭渊的庄得又被燕兵斩首,而且,明军中最骁勇善战的榜样人物“张皂旗”也于阵中战死。此人是个高大健美的士卒,每次冲阵都手执皂旗先登,燕军十分畏惧此人,呼之为“皂旗张”。虽在乱战中身中刀剑砍刺无数,“张皂旗”临死仍“执皂旗不仆”。
双方酣战整整一天,傍晚时分,各自敛兵回营。
当时,明军盛庸合诸军二十万驻德州,吴杰、平安提军出真定。
燕军将领建议先集重兵攻陷定州。朱棣表示不可。“野战易,攻城难。今盛庸聚德州,吴杰、平安驻真定,相为犄角,攻城未下,两部明军合势来援。坚城在前,强敌于后,胜负难判。今真定距德州二百余里,我军界其中,敌必出迎战,取其一军,余敌必破胜。”
众将不解,又问:“我军夹于两敌之间,如果他们腹背夹攻,怎么办呢?”
朱棣说:“百里之外,势不相及。两军相薄,胜败在呼吸间,虽百步不能相救,况二百里哉!”
四月,燕军次滹沱河。朱棣多派骑哨游兵绕走于真定、定州之间,迷惑明军。不久,侦骑报告朱棣:盛庸率军驻营于夹河,平安驻师于单家桥。
为了拖住盛庸明军以图全歼,朱棣带十余骑紧迫明营,并“野宿”一晚。天明时分,众人一睁眼,忽见左右皆是盛庸的明兵。左右卫士恳请燕王快速逸去,朱棣仍旧从容,说了声“毋恐”,十分镇定地整理衣袍甲胄,然后翻身上马。
史载“日出,(朱棣)乃引马鸣角,穿敌营,从容去。(明军)诸将相顾,莫敢发一矢。”
朱棣率兵从陈家渡渡河逆迎而上,与明军相距四十里。
以前相战,多是燕王朱棣出奇兵,忽然袭击。此次大战,倒真正是公平竞争。双方在夹河岸边布阵,各自准备充分。
朱棣仍旧一副大大咧咧,满不在乎的样子,他策马出阵,身后只带三骑随从,不急不忙,驰至盛庸明军阵前几十米的地方进行仔细观察。映入朱棣眼帘的,是盛庸明军整齐有序的坚阵,以及阵旁的喷火车、巨铳和强弩。如果是其他燕将觇阵,别说是四个人,就是四百人,明军一声令下,劲弩狂发,来者肯定立马变成刺猬。
燕王自己前来,明将仍旧遵从建文帝“不得伤害朕叔父”的诏旨,眼睁睁看着朱棣视察自己部伍一样从阵前游移而过。直到朱棣掠阵而过,盛庸才派人追击,皆被这位善射的王爷射却。
燕王回阵,挥手示意万余步骑直前而进,进逼盛庸明军军阵的左翼。明军举起巨大而艰固的盾牌(类似今天的防暴盾牌),抗击燕军矢刃。不料,燕兵对盾阵早有准备,他们事先做好六七尺长的大矛,在末端横贯铁钉,钉末又有倒钩刺,使第二排燕兵立定后掷标枪一样对着明军盾阵猛掷,然后拥上前拉后扯,这样一来,明军肯定会起身使劲挣脱,一下子,盾阵就露出不少破绽和缝隙,其余手持短兵的燕兵正好乘间而入,杀伤不少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