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朝的另类史 > 第72章

第72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有读者会问,先前在第一次抗倭援朝的李如松为何不露面?问的好。李如松时任辽东总兵,《明史》上讲“土蛮寇犯辽东。(李)如松率轻骑远出捣(其)巢(穴),中伏,力战死”。清朝史官支支吾吾,所谓的“土蛮”,可能是满洲土著或者是蒙古部落。所以,李如松战死于辽东总兵任上,自然不能再去朝鲜。

日军此次之所以能顺利登陆朝鲜半岛,正在于朝鲜内部临阵换将,把名将李舜臣撤职,其海军失去主心骨,一战便大败亏输。

李舜臣,字汝海,自小受中国传统的儒家教育,忠臣孝子之念,深植其心。第一次日本侵朝期间,朝军诸路皆败,惟有李舜臣所率水军取得重大胜利。他研发了独特的铁甲龟船,在玉浦海战中打得日本水军仓皇逃窜,并在紧接的唐浦海战再次大败日军。特别是闲山岛大战,李舜臣所率朝鲜水军智争力取,击沉日船近百艘,杀死淹毙倭兵数千人,诚为朝军罕有的大胜,极大打击了日军的海上运输线。

如此功勋卓著大将,在日军第二次侵朝的关键时刻,竟然因李朝内部党争牵连,被革去军职。而后主将朝鲜水军的,换成了大草包胆小鬼元均。结果不必细说,海上遭遇战,由于元均指挥无方加胆怯,朝鲜水军全盘皆溃,元均本人也在逃跑时被日本人打死,朝鲜的制海权,落入日本水军之手。

不仅朝鲜水军大败亏输,入援的明军也不断败绩。守卫南厚的明军最早被日军击败,主将遁逃。全州、庄州明军见势不妙,拉起队伍就跑,日军在二地疯狂屠城。

明廷得知大怒,只能升任老李原来的副使杨方亭为正使,以沈惟敬为副使,再次从朝鲜渡海册封。

丰臣秀吉蒙在鼓里,以为日方所提七项条款被明方完全接受,便在大阪城盛摆宴席,款待明廷和朝鲜的来人。结果,当他看见朝鲜派来的“谢罪使”不是什么嫡亲王子或宰相类的大官,仅仅是个州判,勃然大怒,差点离席而去。

小西行长苦苦哀求,满心希望册封过场结束,双方罢兵了事。

结果,明使展读册文,小西行长派去的“翻译”没派上用场,丰臣秀吉招来精通汉语留学明朝多年的“学问僧”为他翻译。这一来,听一句话,丰臣秀吉小瘦脸阴沉一下子。待诏书读毕,丰臣秀吉明白过味儿,一脚踹翻桌案,离席怒去。

中日和谈失败。日本第二次侵朝战争开始。

明方统帅时任“备倭大将军”麻贵也是草包软蛋,闻讯竟想弃汉城逃鸭绿江,多亏其手下参谋劝阻,加上明军不断入境,李朝的朝军也从忠清道发兵来援,老麻才稍稳心神。

日军集结完毕后,对汉城发动猛攻。昔日李如松手下的得力谋士李应试还在,他以沈惟敬的名义派人到小西行长营中“讲和”。这位小西挺“义气”,见老沈哥们有口信来,立刻止军不攻。加藤清正部本来就要攻克汉城南面险隘稷山,由于失去小西行长的支援,半途而废,只得领军撤至蔚山一带,汉城暂时告安。

年底,明朝海军源源不断地载明军入朝,水师提督陈璘率副将邓子龙等人相继入援。朝鲜国王知错就改,重新起用李舜臣,虽然他当时手中只剩下十二只残舰,也积极备战,招募水兵,与明军水师积极配合,协力合作。

眼见手中已有四万精兵,总督邢玠和经略杨镐两人商议后,决定主动出击,发三路大军率先攻下庆州,然后直接向蔚山迈进,准备全歼日军最残忍战斗力最强的加藤清正部。

明使杨方亭归国后,一一把实情禀告明神宗。不用说,皇帝大怒,不仅把沈惟敬下狱处死,连兵部尚书石星也不能辞其咎,捕入诏狱论死。

没有实际内容的“胜利”

——日本第二次侵朝战争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日本的丰臣秀吉紧锣密鼓安排过后,派十五万人二次入侵朝鲜。在朝鲜,称之为“丁酉倭乱”;在日本,称为“庆长之役”。

由于得知日本加藤清正已经率两百多艘战船在釜山东北扎营,明廷才意识到日本再来的现实,先后派出麻贵、邢玠和杨镐前往朝鲜御敌。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