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弘光帝自己也天天畅饮醇酒,摇头赏吟“万事不如杯在手,百年明月几当头。”(语出明朝朱存理《中秋》诗:“万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几见月当头。”)这位昏庸帝王天天狂吃猛力春药,夜夜奸淫幼女,害死不少十一二岁的小姑娘。
马士英等人大兴狱案,罗织罪名,杀掉不少与自己有过节的朝臣和士人。
由于朝政糜烂,加上令人疑窦从生的“童妃案”、“北来太子案”、“大悲和尚案”,在外拥兵的宁南侯左良玉趁乱打着“清君侧”旗号西逼南京。
当时的情势是,一方面,清军昼夜兼程乘势南下,把史可法的扬州城包围得密不透风,另一方面,左良玉的明军气势汹汹,兵锋直指南京。
弘光帝虽荒淫昏庸,却讲出一句明白话:“左良玉应该不是真想反叛,还是以兵坚守淮扬抵挡清兵。”
朱由崧的父亲朱常洵是昏庸无道的万历皇帝爱子福王,多次差点登上皇储之位,但终因大臣们因其不是长子数次谏劝,才让万历帝打消了念头。作为补偿,万历帝在朱常洵“之国”时派一千一百七十二艘大船,满载金银财宝,大张旗鼓欢送这个宝贝儿子到洛阳享福。
李自成等人早就知道“洛阳富于大内”,在崇祯十四年(1641年)2月猛攻洛阳,把这位重达三百六十多斤的大胖子福王逮住,连同几只鲜肥的梅花鹿一起烹为“福禄宴”,在庆功宴上让诸位辛苦攻城的老少爷们美美吃了一顿大餐。
朱由崧跑得比他爹快,捡得一条小命,仍被堂弟崇祯帝封为福王。由于王府已失,他暂时寄居怀庆。
1644年,李自成大军中的又一个分支杀到怀庆,已经养成像他爹一样大胖身坯的朱由崧再次面临灭顶之灾。好就好在他已经养成的兔子般狂逃的经验,丢下母亲邹氏,趁乱来个“猪癫疯”,竟也能再次逃过一死,跑至淮安。
虽然朱由崧早就“名声”在外,有“不孝、虐下、干预有司、不知书、贪、淫、酗酒七不可立”,最后仍被马士英和阮大铖这两位奸臣看中,认为此庸者俗人“奇货可居”,便于控制,加上此人身属嫡系,最终仍在崇祯帝自杀后不到两个月得以登上帝位,年号“弘光”。
马士英闻言大怒,怒目对弘光帝喝道:“北兵(清军)至,犹可议和。左良玉至,我君臣死无葬身之地。宁可君臣同死于清,不可死于左良玉手。”
于是明军皆从江淮沿线回撤,死保南京不被左良玉军攻破,却任由清军纵横直前。
弘光帝登基后,就用高官厚爵酬谢马士英和拥戴他的四位武将(即“四镇”,包括黄得功、高杰、刘泽清、刘良佐)。新朝气象没有维持多久,马士英把任兵部尚书的史可法排挤出朝,命这位“史阁部”带兵渡江北上。这样一来,朝内大权完全落入马士英之手。不久,早先名列“阉党”名单之首的阮大铖被马士英引荐入朝,并被委以兵部右侍郎的高官。如此安排,致使弘光小朝廷内党争频起。
四镇之军除黄得功外,其余三将皆骄横跋扈,所统兵将也只知狂掠百姓,遇敌则怯懦无计,只知撒丫子狂逃。虽然总共有数十万明军屯集江淮一带,但将领们几乎全无斗志,个个都把金银家小安置于江南富庶大后方。
这些人贪生怕死,同时又肆无忌惮。官拜东平伯的刘泽清最能道明这些武将心事:“吾拥立福王以来,以此供我休息。万一有事,吾自择江南一郡去耳。”
因此,清朝军队在降将许定国率领下渡过黄河,一路势如破竹。明军诸军不仅不抵抗,反而闻讯大掠他们应该加以保护的明朝平民,然后满载辎重向西奔逃。
弘光朝内,仍旧文恬武嬉。马士英一哥们还故意扬言:“岳飞讲‘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这真是大错特错。文官若不爱钱,高爵厚禄何以劝人?武臣必惜死,养其身以其待!”爱钱惜身竟成了“硬道理”,可见弘光君臣糜烂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