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沉浮史玉柱 > 第3章

第3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与此同时,M-6403以更快的速度为巨人集团带来收益。1992年10月,第二届全国巨人电脑连锁会在珠海度假村召开,成为了全国规模最大的电脑盛会。12月底,巨人集团主推的M-6403汉卡年销售量2?8万套,销售产值共1?6亿元,净利润3500万元。

第7节:汉卡时代的商业逻辑(3)

这一年,巨人集团的发展速度达到了500%。

几年后,当巨人集团已经变成了过去时,有研究者比较巨人和微软的早期发展,认为两家企业都是民营或私营企业,都是靠电脑软件起家,创业时的经营条件十分相似。

史玉柱和3个伙伴以仅有的4000元人民币开始了巨人的创业,产品只有一种,即史玉柱自己开发出来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不到4个月,就实现利润近百万元。随后两年内,巨人集团以软件业为根本,相继开发出M-6402文字处理系列产品及M-6403汉卡。到1992年底,销售收入近2亿元,实现纯利3500万元,企业年发展速度500%。

为了保证M-6403的质量,这次开发与前两次不同,在珠海和深圳设立了两个课题组,珠海课题组在当时珠海宾馆对面的珠华大厦办公。

1991年8月,M-6403桌面排版印刷系统面世,这套软件在造字功能、自定词组、联想功能、编辑排版系统等方面有独到之处,是对6401和6402的深化。

当年10月,为了打开销售市场,史玉柱力排众议,以订购10块巨人汉卡就提供往返路费的优惠条件,邀请全国各地200多名电脑经销商来珠海参加巨人全国电脑汉卡连锁销售会,以建立一个全国性连锁销售网络。

在1991年最后两个月里,M-6403以惊人的速度给巨人公司数以千万计的收入。到了11月份,巨人公司的员工增加了一倍,达到30人,M-6403的净利润达到了1000万元。而这样的业绩,是由一个员工平均年龄22岁、管理层平均年龄26岁的公司创造的。

1992年7月,史玉柱把巨人公司迁往珠海。两个月后,“巨人新技术公司”迅速升格为“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巨人集团下设8个分公司,史玉柱出任总裁,公司员工发展到100人,成为仅次于四通的全国第二大民办高科技企业。

再看微软公司,“由比尔?盖茨创建于1975年,当时加上雇员也只有4人,启动资金是3000美元,按照中美两国的消费比价,与巨人的创业资金基本相当;产品也只有一种电脑软件。微软公司的起初发展速也十分惊人,到1977年底销售收入达到382万美元,年发速度636%。”

这样的比较,也许是在某种程度上受了史玉柱“中国的比尔?盖茨”的称号的影响,潜意识里将史玉柱等同于比尔?盖茨,将M-6401及以后的系列产品等同于微软的Windows系统。但遗憾的是,这样的比较看起来激动人心,却与事实失之千里。

想要了解史玉柱为什么能够凭借一款软件在短短两年里将口袋里的钱从4000元变成3500万,就必须了解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印刷业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初期,微型机排版系统的问世彻底改变了印刷业,让这个古老的行业“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中国在这个时候也开始了微型机排版系统的研究。

这个时候的史玉柱和巨人公司,可谓豪情万丈。当年7月21日,也就是史玉柱告别深圳,来到珠海的时候,巨人公司在《深圳特区报》上做了一个整版广告,画面是一只巨大的皮鞋。这一年创刊的巨人集团企业内刊《巨人报》这样解释这则广告:“这是一只巨人的脚,凡看过这则广告的人,都会对巨人公司刮目相看。别出心裁地做广告这是巨人公司与众不同的地方之一。”

1992年9月2日的《巨人报》特刊《巨人的报告》,可以算是巨人集团的宣言,文章写道:

仿佛是横空出世,当百家争雄的计算机产业你砍我杀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半路上蹦出一个程咬金”,中国又有了一个巨人公司,没有伸手向国家要一分钱,没有任何后台老板撑腰,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上,巨人公司像是赤膊上阵,一招一式全不同于传统套路。而更使对手退避三分的是他那“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

巨人公司的目标,是要在两三年内全面赶超四通,成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公司:要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中国最大的企业,最终成为世界巨型企业——东方的IBM!

气势逼人的巨人集团很快吸引了大批高学历人才加盟,到1992年末公司员工发展到了200多人,平均年龄24岁,97%的员工是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