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冯蘅一听,道:“咦?这就奇了,你怎么知道?”
冯蘅一吐舌头,接过梳子,替黄药师梳理好头发,系好丝带,那丝巾自是不能再用了。黄药师朝那青衣女子微微点头示意感谢。
那女子报之一笑,扭头对老者道:“爷爷,看来打那宝贝主意的人还真不少,却都是隐匿行藏,没有几个敢光明正大出来抢夺的。惟独那个邱道兄还算是个人物。”说到邱姓道士,那青衣少女脸上立时光彩照人。
女子身边坐着个年纪相仿的少年,这少年道:“是啊,爷爷,路上就有几个人鬼鬼祟祟地跟在我们后面。”
那老汉咧嘴一笑道:“嗯,那些人都是本地的地头蛇,难道爷爷还怕那几个小贼不成?只怕那姓邱的臭道士也不是什么好人,这时候突然不见,想必是跑哪里找帮手去了。”
那女子脸色微变,却不和爷爷争辩,嘴角一动,还是忍住了说话。
。”
原来是为了驱鬼辟邪,黄药师“哦”了一声,心道这愚民迷信,却不深究,要了饭食与冯蘅吃了起来。正自吃着,黄药师头上方巾垂到汤碗里浸湿了,黄药师将丝带拢到头后,片刻间丝带又垂了下来,冯蘅看得有趣,吃吃地笑了起来。
黄药师哈哈一笑,道:“既然它也饿了,就让它喝个饱!”伸手一挣,将裹发髻的头巾拽了下来掷到碗里,这下使力却是大了,将里面系发的细带也挣脱了,一头长发披散开来。
第六十二章
冯蘅见状,乐得更欢,忽而隐隐觉得眼前这位黄大哥行为处事,较此前愈发偏激违背纲常,但冯衡毕竟是小孩心性,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没想太多继续跟黄药师胡闹。
黄药师不知他们要抢夺什么宝贝,见这祖孙三人显然是江湖中人,说话毫不背人,显然十分自负,多半武功也是了得,心下不敢小视,又想这般偷听人家说话,恐怕到后来惹上不必要的麻烦,便对冯蘅道:“我们到外面走走吧。”
冯蘅明白黄药师心意,将梳子还与那青衣女子,笑道:“这姐姐心好。”转身随黄药师出到外面。
那酒楼本在甘棠湖边,依烟水亭而建,烟水亭是大儒周敦颐在江州讲学时所修,亭名乃取“山头水色薄笼烟”之诗句。黄药师与冯蘅在亭里闲坐一会,远远望见甘棠湖里有水榭亭台,一条九曲小桥直通湖边。
冯蘅心中一喜,道:“我们还是到湖心玩玩吧!”
黄药师连日奔波劳顿,却是兴致不高,也不违了她性子,笑道:“这江州我虽然第一次来,我却知道那湖中亭台叫浸月亭。”
黄药师虽觉这个样子不大雅观,却是呵呵一笑,也不多做理会。冯蘅道:“黄大哥这样象个疯子,小蘅替你梳理好吧,哎呦,梳子还在马车里。”
不待黄药师接口,却听冯蘅转头象临桌个一个老丈说道:“老人家,你身上有梳子没有?”
那老人一听,勃然大怒,一拍桌子,道:“你这女娃,胆敢消遣老夫!”
冯蘅一惊,这才看清楚,原来这老人是个秃头。
黄药师暗暗叫苦,跟和尚接梳子,这不是找骂?正待赔礼,却见老者身边一个青衣少女开口道:“爷爷不要生气,我看这妹妹没有坏心。”说着从怀中摸出一把玳瑁梳子来递给冯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