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8章 姜老师
姜早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教他。
姜早想了想,说:“我们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这几个方面来分析。比如说,秦朝之所以能统一六国,从经济上看,它推行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和商业发展的政策,让国家变得富裕;从政治上看,它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有强大的国家机器;从文化上看,它统一了文字等,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认同。”
姜早把秦朝的例子详细地分析了一遍,然后又把其他朝代的更迭原因按照这个思路给大家讲了讲。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把朝代更迭的原因有条理地记住了,而且还能理解得更深刻。”姜早说道。
这时,知青李娟拿着一本化学书,说:“姜早,这个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我总是做不对。”
姜早在纸上写下了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说:“配平氧化还原反应,关键是要找到化合价升降的元素。我们先标出各个元素的化合价。”
“哦,原来是这样啊!这种方法真巧妙。”王强看着黑板上的推导过程,赞叹道。
就在姜早准备坐下的时候,知青赵琳又举起了手。
“姜早,我有个英语语法问题。这个定语从句我总是搞不清楚什么时候该用关系代词,什么时候该用关系副词。”赵琳一脸困惑地说。
姜早微笑着说:“这个问题很常见。其实判断的关键在于从句中的谓语动词。如果从句中的谓语动词是及物动词,且从句缺少宾语,那就用关系代词;如果从句中的谓语动词是不及物动词,或者从句已经有了宾语,那就用关系副词。”
姜早举了几个例子,详细地解释了不同情况下的用法。
姜早一边标注化合价,一边讲解着化合价升降的规律。
“然后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的原则来配平。”姜早逐步地进行着配平操作,每一步都详细地解释着原理。
知青们都聚精会神地看着,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姜早都一一耐心解答。
在这些知青中,有一部分人的基础比较薄弱。姜早特别关注他们,为他们制定了专门的学习计划。
知青刘峰就是其中之一。他只上过几年小学,后来因为家庭原因就没再读书。这次听说可以通过高考改变命运,他也想来试一试,但学习起来十分吃力。
“比如说,Istillrememberthedaywhenwefirstmet.这里的‘met’是不及物动词,所以要用关系副词‘when’;而Ilikethebookwhichyougaveme.这里的‘gave’是及物动词,且从句缺少宾语,所以要用关系代词‘which’。”
赵琳听着姜早的讲解,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着。
夜晚,村里的灯光星星点点。在那间临时学习室里,油灯的光摇曳着。
知青们围坐在一起,讨论着学习中的问题。姜早也在其中,耐心地为大家解惑。
知青孙浩拿着一本历史书,说:“姜早,我对中国古代史中的朝代更迭原因总是记混。你有什么好方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