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心理学的故事 > 第93章

第93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皮亚杰的《儿童的道德判断》是1932年在英国出版的,这本书在美国触发了大量的道德发展研究,可是,大部分却只是一些东拼西凑和吹毛求疵的东西。接下来的一次大的飞跃,即在道德发展理论研究上的一个里程碑,却是在30年后才出现的,那就是劳伦斯·科尔伯格的著作。他发明了一种测量道德发展的新办法,并在25年的期间内修订了这个办法,收集和分析数据,并提出了一个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这个理论从此之后成了这个领域里的经典之作和模式,其它一些人都要么效法,要么反对这个理论。

科尔伯格本来会成为一个很好的牧师的,假如他不觉得自己最喜欢的工作是当一名道德发展心理学家的话。他认真而体贴,热心而温和,又很幽默,善谈且狂热,对种族问题和其它一些道德生活极为关心。他对外部世界很冷漠,是知识型教授的原型,他衣着宽大而皱巴巴的,头发蓬乱,他的手提箱磨损严重,装得太满,眼镜推起来搁在额头上,然后就忘记了,一直留在额上。

他是一位生意人的后代,1927年出生在布隆克斯维尔市,是纽约一个富有的郊市。他在安度瓦的菲律普中学上学,二战结束的时候毕业。当时,他没有继续去上大学,而是在良心的驱使下去当了一条商船的水手,因而就能加入一项事业,把一船船的欧洲犹太难民从英国的封锁下偷渡到了巴勒斯坦。这次经历让科尔伯格对一个问题产生了终生的兴趣,即,在什么时候,一个人不服从法律和法定权威时,从道德上是有道理的。这次经历还给他带来了终身的疾病:他被抓住过,并在塞浦路丝的一个军营里关押过一阵子,他人虽逃脱了,但却没能逃过一次寄生性肠胃感染,从此以后,这个毛病时不时地烦他,终生未愈。

自我尊严感的消失在许多方面影响女孩子的社会行为,阻碍了许多行动和能力的发挥,引起她们对外表极端的注意。女孩子很少有像男孩子们那样“在许多方面可以感觉不错”,不像男孩子们总体来说有自信心,愿意在课堂上轻松地发言,在他们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时候也敢跟老师争辩。

移情及利他主义:在60年代,一些心理学家开始对“亲社会行为”发生了兴趣——使社会生活变得可能的所有那些行为的合作方式。许多人都是社会心理学家,但其它一些人却是发展心理学家,这些发展心理学家为其中一种亲社会行为形式,即利他主义所吸引。许多亲社会行为都是以自私的目的为动机的——我们遇到红灯就会停下来,我们交税不是出自对同胞的爱心,而是为自己的利益考虑问题——可是,利他主义是由对其它一个人的关心为动机的。发展心理学家们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这样的行为是如何产生的,因为这常常与所有动机中最强烈的一个,即自身利益相矛盾。

在过去的30年中,成百上千发展心理学家进行了1200多种利他主义研究,他们使用了前面提到过的许多实证方法。对“利他主义思想是怎样形成的?”这个问题的回答好像是,它来自于各种影响的相互渗合:人类看到另一个人类处于痛苦时会感觉到哀伤的天生倾向、由父母的关爱、文化价值而给孩子树立的榜样、儿童想象另一个人的感觉的能力、社会经验(帮助其他人会使帮助者认为自己是一种好人,也被别人看作一个好人)以现实世界的知识为基础的判断,即他知道帮助或者不帮助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几个显著的例子:

——在10个月大或者一岁的时候,如上所述,一个看见自己的母亲处于痛苦之中的孩子会呜咽,或者哭着爬走,而到14个月的时候,他却可能会拍拍她,拥抱她,或者吻她。

——超过18个月的时候,孩子会想法安慰另一个在哭的孩于,或者会找成人来帮忙。

——到2-4岁时,一个孩子会对另一个受伤或者处在痛苦中的孩子问一些疼不疼的问题,会想办法安慰或者寻求帮助,也会想办法阻止其它的孩子受到伤害(比如,如警告他们说有什么样的危险等)。

——到7岁时,大部分孩子会帮助一个看上去受了伤,或者有什么困难的陌生的孩子。

——从7岁起,孩子们会越来越愿意把自己的钱或者玩具拿去给一个贫穷的孩子,或者帮助有困难的孩子,哪怕这意味着这个孩子自己得放弃想去做的某件事情。

发展心理学家们从数据中看出了一个模式。利他主义行为的产生,看上去是有一系列明显不同的阶段的,可是,对到底有多少阶段或者这些阶段是什么,还没有一个一致的意见。有一种观念认为有四个阶段,另一种观点认为有五个阶段,还有一个六阶段的模型刚刚由长时期的利他主义研究专家,本纳比市的西蒙弗莱茨大学的登尼斯·L·克莱布斯及其同事弗兰克·凡·赫斯特伦提出来。克莱布斯和凡·赫斯特伦的六阶段论是以以下几点为基础的:(1)服从权威的规定,需要个人牢靠及安全感,(2)个人增多的最大化和赔偿决定,(3)认同角色和集体期盼,还有互惠和合作,(4)社会责任感和按照内化的价值观行动,(5)尊重别人的权利,愿意为了别人的利益而牺牲,(6)尊重万有的道德价值观,认同全人类。道德发育:利他主义只是道德感发育的一个结果。对心理发育的某些方面的兴趣从1908年就开始了,当时,杰出的英国心理学家威廉·麦克杜格尔根据他对人类心理学总体的知识而构勒出了一套道德感的发育理论。在20年代,皮亚杰开始实验调查,通过观察孩子玩游戏和给他们讲一些犯了小错的故事,然后问他们对其进行怎样的合适惩罚的办法来了解孩子。(一个例子:在第一种情况下,一位男孩子给他父亲的墨水盒上墨水,以便使自己显得很有帮助,可不小心把墨水弄到桌布上了。在第二种情况下,一位男孩子玩他父亲的墨水盒,但把墨水泼到桌布上了。在两种情况下,对这个孩子的惩罚应该是一样的吗?)

皮亚杰得出结论说,道德行为,在玩游戏的环境下,是在4-12岁的年龄之间按三个阶段发育而成的,从对由父母或者较大的孩子规定的规则毫无疑问的全盘接受,到最后认识到,规则是由人规定的,可以在双方同意的情况下作出修改。同样的,一个行动(比如泼了墨水)的基础被判定为正确或者错误,是可以在这个动作所造成的损害到这个人的意图之间进行更改的。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