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我在圣像作坊里的工作不算繁重。早上,大家还没有起来的时候,我先给师傅们烧好茶炊。他们在厨房里喝茶的时候,我同巴维尔收拾作坊,把调颜色用的蛋黄蛋青分好。做完了这些,我上铺子里去。晚间,研颜料,"学习"技术。开头我很有兴趣地"学习",可是很快明白了,差不多每个工人,对于这个分工很细的技术都不喜爱,都感到沉闷无味。
我晚上无事可做,同他们谈船上的生活,讲书中的各种故事。不知不觉地在作坊里得到了说书人和朗诵者的特别地位。
我很快就明白了,这些人都没有我那么多的经历和见识,差不多他们每个人,都从小就关进作坊的小笼子里,一直待在里边。作坊里只有日哈列夫一个到过莫斯科,提到莫斯科,他便深有感触地、阴郁地说:"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在那里一切都得小心谨慎。"
其余的人不过到过舒雅、弗拉基米尔。讲到喀山的时候,大家问我:"那里俄国人多不多?有没有教堂?"
他们以为彼尔姆在西伯利亚,而且不相信西伯利亚在乌拉尔那边。
"大家知道,人同猪一样,"西塔诺夫说着,又马上安慰我:"没有关系,马克西莫维奇,也有好人,有的。"
同他在一块儿很爽快,他有什么不知道的,就老实说:"不知道,这我没有想过。"
这也是特别的:在遇到他以前,我所见到的人,都是什么全知道,什么全谈论。
他的本子里,除了一些动人的好诗,还有许多叫人看了面红的猥亵的诗,这使我觉得奇怪。我对他讲了普希金,他把自己本子里抄着的一首《迦芙里莉达》给我看……"普希金——算得什么呀?他不过说些滑稽话,可是贝内迪克托夫,这个人,马克西莫维奇,才值得重视啦。"
说着,合上眼,低声地读:
"乌拉尔的刺鱼和鲟鱼,不是从那儿,从里海运来的吗?
可见乌拉尔是在海边上。"
有时我觉得他们是在嘲笑我,他们说英国在海洋的彼岸,拿破仑是咯鲁加贵族出身。我把自己亲身的经历讲给他们听时,他们都不大相信,但是恐怖的奇闻、曲折的故事,大家都喜欢。甚至上了年岁的人,似乎也都爱虚构而不爱真实。我很明白,事情愈是荒谬,故事愈是富于想象,他们就愈加热心地听。总之,现实的东西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大家不愿意见到现在的贫穷和丑恶,却空想地巴望着未来。
瞧呀,那美丽妇人的
迷人的胸脯……
也不知为了什么,他特别欣赏后面三行,得意洋洋地读着:就是老鹰的尖眼睛,也穿不过这火热的门望见她的心……"懂吗?"
我很不好意思承认,我不懂得他为什么那样得意。
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