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第 7 章
……
后来,思想慢慢松动,政策放宽。
1970年工农兵大学第一年招生,一路过关崭将走到最后的褚辰,转头成了黑五类,早早被刷下来的蒋济安却拿着通知书去了贵州大学读书,毕业后进了市文化局工作。
第二年,他招工进县农局业,成了一名技术员。
褚辰则因为家庭问题,面对机遇,一次次被捋下。
他忘不了,72年,他回月湖寨看褚辰——他的模样,像被风吹雨打,顶不住重压的高梁,缩着肩,佝偻着背,长长的头发遮了眼,惯常爱笑的瑞风形桃花眼里没了光,黑沉沉的阴郁,浓的化不开。那时,他真担心,褚辰会折在那小小的月亮湾大队。
“你不回沪上了?!褚辰,你可要想清楚,根据国家政策,留在农村的知青可以回城,但是有限制,已婚的不能回城,国家安排过工作的不能回城,被推荐上过6类大中专院校的不能回城,以上三条你占了两条,若不能参加高考,考回沪上,你这辈子可就被锁死在贵州这地儿了。”
“市机械厂供销科科长,行政16级,月工资110元。机械厂的党总支书记马书记承诺我,一入职,便分给我一套三居室;邱秋若愿意,可以随时去厂医院上班,昭昭户口随妈妈迁到厂里,上学亦不成问题。”
“是不错,才几年啊,你就爬上了市机械厂供销科科长的位置。”在是朋友,沈瑜之也不免酸溜溜。然而想到某事,又不免替他可惜:“当年要不是邱秋她继父非要把你从食品厂调过来,你早已是食品厂的厂长,工资待遇也不比机械厂供销科科长差!”
“食品厂虽说是我一力筹建的,却离不开大家的帮助……特别是邱秋……”顿了顿,褚辰又心平气和道:“开工三个月就有那么大的盈利,又岂是我能守得住的。”
沈瑜之无言。
再有消息就是褚辰抱着几瓶水果罐头和辣酱,代表大队找供销社、收购站、各事业单位推销,拿到批条后,立马回寨带领月亮湾大队的社员们去后山砍毛竹——彼时造纸厂正急需原材料。
钱一到帐,褚辰便带人收购辣椒、生姜大蒜、豆豉、花生……筹建属于他们月亮湾大队的食品加工厂。
食品厂还没兴建起来,他们借用大队仓库生产的辣酱就已经铺遍了全县十几家供销社,附近几个县收购站的主任更是守在大队里要货。后来不知怎地机器、材料、建厂的砖瓦水泥和月亮湾大队的十几名职工一起搬到了县里,褚辰则被张成文调去了供销社,成了一名天天往山沟沟里跑的小职员,拿的是供销社最低等的工资,每月13块钱。
邱秋伤了身体,产后没奶,家里买不起奶粉,他就天天一大早跑大队羊圈里挤羊奶回去熬煮,大人小孩一起喝,不到半年,邱秋被养了回来,昭昭也胖嘟嘟的十分可爱。
***
1967年4月,他和褚辰、蒋济安高中毕业,怀着一腔热血,和黄浦区、静安区的一千多名学生,乘专列,远赴贵州来插队落户。
那时谁会想到寨子里的生活条件会这么苦!
住的是阴暗潮湿的泥墙茅草屋,小小的窗户见不到几缕阳光,梅雨季,屋角、床下长蘑菇,被褥潮的身上起疹子。
吃的是夹生饭、没油的水煮菜。
每天从早忙到晚,爬山涉水、犁田割秧青、上肥除草、砍坡烧荒、收割打谷、伐木修房盖屋、挖旱田犁水田、舂谷、挖煤,一年到头合计一算,一天收入不到两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