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看到地下有这么多人,我们着实吃惊不小,但是井底太远,我们看得不清楚,正想呼唤什么,那老人却昏倒了,旁边的小孩子树倒猢狲散,竟无一理睬晕倒的老人。我见那群小孩子很像在井口看见的小孩子,所以睁大了眼睛想瞧个仔细,怎奈小孩子们早就没影儿了,只剩那个老人躺在地上,旁边还有一只孔明灯刚点好,此刻正徐徐升起。
古代制盐工艺中,井盐的生产工艺最为复杂,早在战国末年,秦蜀郡太守李冰就已在成都平原开凿盐井,汲卤煎盐。当时的盐井口径较大,井壁易崩塌,且无任何保护措施,加之深度较浅,只能汲取浅层盐卤。北宋中期后,川南地区出现了卓筒井,那是一种小口深井,凿井时,使用“一字型”钻头,采用冲击方式舂碎岩石,注水或利用地下水,以竹筒将岩屑和水汲出。卓筒井的井径仅碗口大小,井壁不易崩塌。古人还将大楠竹去节,首尾套接,外缠麻绳,涂以油灰,下至井内作为套管,防止井壁塌陷和淡水浸入。取卤时,以细竹作汲卤筒,插入套管内,筒底以熟皮作启闭阀门,一筒可汲卤数斗,井上竖大木架,用辘轳、车盘提取卤水。
卓筒井的出现,使得中国古代深井钻凿工艺日趋成熟。此后,盐井深度不断增加。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四川自贡盐区钻出了当时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燊(念shēn)海井。
我说完的时候,韦龙啧啧赞叹,说知识分子就是不一般,说得头头是道。大灵猫仰起头,似乎在听我解说,一副似懂非懂的模样。这时,范里已将矿用探照灯打开,不知道他从哪里找来的,印象中我们的灯都几乎坏掉了。煤矿里有一处古代的盐井实在特别,所以我们都想看个究竟,可强光之中,角落里的铁栅栏已经扭曲得不成样子,中间的窟窿足够同时经过三个人。
我们全都走了过去,就连韦龙也忘记了恐惧,铁栅栏散断了很多部分,断开的部分有融化的痕迹,一看就知道经历过超高温。铁栅栏原来可能是黑的,现在已经变得光滑闪亮,有一种缤纷的色泽。铁栅栏后面是一条隧道,隧道里七零八落,似乎随时会活埋我们。里面的冷气更为强劲,经过了瓦斯爆炸居然还有如此低温,我们不由得觉得奇怪。桥天煤矿的抽风机已经停止工作,煤矿里的气体根本抽不了,按理说高温下降得再快也不该降到这个温度。
“前面就是盐井吗?”小光探头一望,前面出现了一个直径五六米的地洞,看着有点吓人。
“对的,我进来过两次……”韦龙慢慢地说道。
“两次?不是说这里有铁栅栏,没人进得来吗?”我好奇地问道。
“不是跟你说过吗,有些人进来撒尿拉屎就失踪了,那时候铁栅栏不知道怎么的坏过一次,后来许多人失踪了才又封了这里……”韦龙心有余悸地说道。
可是,韦龙还想继续说的时候,盐井里又冒出了一道摇拽的黄色光团,那又是一盏孔明灯。我们全都小心地站在盐井边缘,范里将探照灯对着井底一照,底下的金石没看见,反倒看见一群小孩子,小孩子的中间有一个老人。
第五部药泉眼20.越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