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第一次股东大会在学校旁边的云波饭店举行,邀请众位股东共商公司未来发展的大计。
这是一次胜利的大会,团结的大会,成功的大会,所有股东一致推选我当董事长,聘请刘映女士担任我们的总经理。
股东大会还确定每年分红一次,第一年属于加速发展期,利润用于分红的比例不超过百分之二十五,以后的分红比例视公司的经营情况而定。
股东大会以后,我们拓展碟碟不休的步伐更快了,在一个月内,先后又收编了三家碟屋,加上我们的总店和上个月收编的,现在总共有五家分店了,在四牌楼周围形成了规模优势,持有我们次卡的顾客,可以在任何一家分店租碟。
我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除招聘了一些店长,还从原来的碟屋留任了几个人,保持每个分店一个店长,一个店长助理的配置,负责店内的所有工作。
末了,胖妇女突然说,“年轻人,我看着你们挺眼熟的,”胖妇女又仔细打量了一下刘映,“你不就是碟碟不休那个老板吗?”
刘映笑了笑,指着我说:“这才是我们老板,我只是打工的!”
胖妇女叹了口气,“哎,还是你们年轻人脑子好使!”
收编了第一家分店,刘映就张罗着她那些搞装修的老乡,按照碟碟不休的风格把胖妇女的碟屋给整治了一番,在显著位置标明是碟碟不休的第二分店。
要这样趋势发展下去,光在工商局文化局领几张证是不够的了,一定要成立公司。还好这几年南京对个人创业的门槛都放的比较低,三万块的银行存款就可以开公司了。
为了提高每个分店的积极性,我和刘映商量设立了分店的绩效考核,每个月营业额最低的两个分店的工资总额扣除百分之十五给营业额最高的两个分店作为奖金,这一招大大的调动每个分店的积极性,努力服务好每个顾客,促使用户多租碟。
每个分店的营业情况在我们的电脑上都反映的很清楚,刘映现在已经不负责分店的具体管理工作,而且进行公司全面管理,为此,刘映进来也恶补管理方面的知识,毕竟管理五家分店和一个小碟屋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经过两个月的经营,碟碟不休已经完全上正轨了,已经发展成为有七家分店,接近二十名员工的规模,每月的税后纯收入超过三万元,而且还在逐月递增,这是让我和刘映都感到惊讶的,没想到周边的居民对影碟的消费能力这么强。
吴萌在政府部门熟人比较多,帮我打好了招呼,半个月公司所有手续全部搞定。
为了奖励刘映这为碟碟不休做出的不朽贡献,我分了百分之二十的股份给刘映,刘映算是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公司。
公司正式的名字叫做“碟碟不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刘映说这名字挺像电影公司的。
为了融资,我连哄带骗从迟少,温小基,夏薇,周晓萱那里套了一笔钱,算他们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不等的股份。
夏薇,周晓萱,迟少都二话不说的掏出钱了算是支持我,只有温小基这家伙心不甘情不愿,附加了一大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