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我忽然想到一个人,她应该有办法帮忙。
正文第一百六十四章
施枂既然即将执掌市规划局,请她出面在大学城比较中心的位置找个铺面应该不成问题,我立即拨通了施枂的手机。
我简单把大卖场的想法给施枂介绍了一下,施枂对这个项目非常有兴趣。
“当初在规划大学城的时候,的确有考虑大学城周边的配套问题,但是由于政府财政比较紧张,所以有规划但是一直没有得以实施……,你们计划建这样一个大买场,我们当然很欢迎!也会大力支持!”施枂说。
我点了点头,继续问,“筹建这两家连锁,大概需要多少钱?”
“大概需要一千万!详细的用途我在可研报告上都写的很清楚!”
“你觉得这一千万,多长时间能收回投资?你有没有想过,做连锁卖场的最大的盈利点在什么地方?”我继续问。
“我之前深入研究过苏宁和国美的盈利方式,我期望将来的连锁大卖场也朝这个方向发展!”
我笑了笑,“看来你野心还不小!要想国美和苏宁一样,前提是你的渠道要做得足够完善!钱不是问题,场地也不是问题,不过我要先仔细研究你的可研报告,收益分析有吗?”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都在里面,我相信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刘映自信的说。
我回去仔细研究了刘映的可研报告,虽然也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不过在报告中分析在高校附近搞文化大卖场的项目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尤其目前南京很多高校纷纷在郊区建立分校区,而在周边的配套实施还没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光*学校周边那些私人小店,无法充分满足需求,很多大学生还不得不搭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城里面去购买,因此这个潜在市场还是非常巨大的。
刘映的目标还是先铺渠道,积累足够的人气,树立品牌效应,再以完善的终端销售渠道作为资本,即从商品销售盈利,又从供货商那里赚钱。
三牌楼虽然高校比较集中,但是周边的配套已经相对成熟,因此我不赞同在那里开店,而仙林校区,我认为是很好的突破口。
拉到一千万的投资,我觉得问题不大,但是要在仙林校区找个好的位置,我发现还要颇费一些周折。交通方便,离各个学校比较近的地点都比一些商家抢先占领了,而且大卖场的所需的铺面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