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郎君欺骗后她幡然醒悟 第64节
在这场博弈中,肃国公没有选择太子,而是选择了二皇子。
那个时候,沈、林两家的关系远还没有现在糟糕。
只是沈咏筝不肯。
她不肯,肃国公便用各种家族信仰逼迫于她,她总不能被人喊了一辈子的沈家小姐,享受了各种东西,到头来却还一点都不付出?反正往后她也是要嫁给一个她不喜爱的人,嫁谁不是嫁呢。
沈咏筝还是不肯。
虽说从前的时候,多选平民为后,可看着日益煊赫的林家,他不大甘心,也想着去送女儿当皇后,女儿当了皇后,他们沈家,才能更上一层楼,他才好入阁拜相。
当国公的,荣誉再高,说得再好听,那也就是个虚名,不如入内阁,当首辅来的权利大。
可规矩不能轻易变,娶妻平民是很早之前先祖定下的不成文的规矩,后世的皇帝,岂好跟着打破,再说,娶妻世家女,壮大外戚,那是对皇帝的麻烦,没有哪个皇帝会愿意给自己找麻烦的。
肃国公聪明得很,他想着让自家的女儿,早先去和皇子打好关系,若关系打好了,将来选妃时,总能顾忌一二,万一世间就有真情能超越权利二字呢?
说好听是打好关系,说难听就是引诱。
肃国公继续逼迫,最后软硬兼施,还是逼着沈咏筝去了。
他想让她引诱二皇子,想让他非她不可,想让他选她去做皇子妃。
什么仁义礼智,什么道德廉耻,都成了屁话,有权势来的重要吗?
沈咏筝确实是听肃国公的话去了,只是,最后不是和二皇子打好关系,竟然是和太子生出了情谊。
太子按理来说是不好娶国公府的人为太子妃的。
沈咏筝年岁小时,就是名动天下的京畿第一美人。
可肃国公一开始选择的,并非是还是太子的贞元帝,而是少年礼王,那个时候他还只是二皇子。
那个时候也和现在一样,太子和二皇子有二皇相争之势。
肃国公想,毕竟二皇子是林皇后亲子,可太子不是。
将来的皇位谁来坐,还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