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楞严经修学法要 > 第9集《 楞严经修学法要》

第9集《 楞严经修学法要》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则于虚空别见狂华,复有一切狂乱非相。这个人是无缘无故,这个地方很重要!

我们一个人生命的开始是没有开始的,它没有原因的——

我们的生命体,会有一个物质的世界,包括你的色身,包括你外在所受用的山河大地、你住什么样的房子,这会受用什么样的色身?这个都是属于色阴。那么这个色阴它的本质就是真如,当然它的相状,是由业力的熏习所显现出来的。所以我们怎么去看五阴,会比较全面呢?我们看佛陀从经文当中,以空假中三观来发明,一个菩萨是如何面对你的生命体:

举喻

如实空义:

【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惟一晴虚,迥无所有。】

我们看佛陀教导我们,怎么去观察我们的色身:

佛陀就问阿难尊者说:是要怎么样才知道,我们凡夫的五阴身心,它的本质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这个如来藏妙真如性就是我们众生本具的现前一念心性。

我们解释五阴是分两部分:

一、它的相状:是假借因缘所生,当然这因缘主要是业力,它的色受想行识都有它的相状跟作用。

二、但是它的本质,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心性跟五阴的关系是怎么样呢?

先看空观:佛陀这以下都是讲譬喻,先用浅显的譬喻来比喻这个深妙的道理。说:有一个人,以清净目,这个人眼睛很健康,很清楚的看到任何的东西。那么他去看什么东西呢?观晴明空,他去观察晴朗光明的虚空。那么他能观的眼睛是健康的,所观的境又是如此的晴朗光明,所以他得到以下的结果:惟一晴虚,是迥无所有。他看到整个虚空当中,是万里晴空没有任何的乌云。这一句话是比喻什么呢?就是说:佛陀在看我们色身的时候,比方说,你的色身不管是健康、不管是多病,首先你要看你自己的色身啊,你要告诉你自己,你本来没有这色身——迥无所有。在我们一念心性当中,你本来没有色身的。在你整体生命当中,没有你这个身相存在。那本来没有,是怎么有的呢?看下一段:

如实不空义:

【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则于虚空别见狂华,复有一切狂乱非相。】

合法

【色阴当知亦复如是。】

这整体生命跟个别生命之间,我们拿一个黄金,黄金是没有形状的,但是你可以把黄金塑造成一个佛像,你也可以把黄金塑造成一只蚂蚁、你也可以把黄金塑造成一个转轮圣王,这就有相状了。不同的相状,它就扮演不同的功能角色,但是这个相状是暂时的。诶…我们觉得这相状时间到了,又把它重新又熔成黄金,又创造另外一个相状出来。那么每一个各别的相状,这个就是五阴的相状。但是它们的本质统统是黄金,这个本质是不能改变的,没有黄金,就没有这些相状。

这个地方所要诠释的,就是《楞严经》一段很有名的话,所谓——观相元妄,观性元真。我们对于五阴身心——观察它的相状是暂时的、虚妄的。但是这个虚妄跟妄想是不一样,妄想是完全破坏,这个虚妄是要保留的,你要借假修真,是改变它的。所以观相元妄,那么观它的体性却是真实的。所以大乘佛法对于生命是保持着:你不能执着,但是你可也不能放弃——不即不离的一个态度。这就是所谓的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五阴的相状——是暂时的虚妄的,但是它的本质——却是真实的。

丁二、别释(分五:戊一、明色阴即藏性。戊二、明受阴即藏性。戊三、明想阴即藏性。戊四、明行阴即藏性。戊五、明识阴即藏性。)

戊一、明色阴即藏性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