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楼兰密语 第二章 南门下马
赵世雄站在城楼上,看着李典故意眯着眼睛吼道:“来者何人,下马接受检查!”他仿佛没听到李典的话一般,扯着喉咙,还拖着长长的调子。
陆离站在最后的位置,挺直着身躯,看着眼前似乎又快憋不住笑意的李三三。赵世雄这次仿佛知道一般,忽的扭过脸来鼓着眼睛压低着声音吼道:“能不能长点脸,等会下去的时候给老子一个个精神点,该训的训,该说的说,别让人家关中大将瞧不起咱们,知道不!”他说完又扭头回去,听着李典又重复了一下刚才那句话才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原来是李大将军,我这边关地带,孤陋寡闻,着实不知道李将军带兵前来,不过,大军入南门必须得接受检查这条规矩可不是我赵世雄定的,这是当年天子亲定,为的就是维护这城中的安定平和,要是随便一个狗啊猫啊的都能大摇大摆的入的了这城,恐怕这楼兰早就被金国占了去了。再说,这里乃北疆重地,常年有流兵和贼寇出没,此时以入寒冬,正是流兵祸乱的关键时期,我怎么知道你这几千号人里,有没有偷偷混入的流兵乱党,这城门,我又岂敢轻易打开!”他说完还闭着眼睛轻轻地点了点头,似乎在斟酌刚才那番话的意味。
李典就不高兴了,这很明显的是要给自己一个下马威。天子亲定的规矩是没错,但是这根本就是故意针对而为,自己领着几千号人就这么被晾在城下,这要是传出去,还怎么在洛阳立足,还怎么在羽林军中立威!
陆离听着赵爷这番话,心里暗暗佩服了一番,然后就压着声音和李三三开始扯嘴:“喂喂喂,那位是不是你亲爹的外甥的叔叔的侄子的堂表弟,按这理来说,你俩岂不是还有点亲戚关系。你不应该去给他解解围么?”
“胡扯什么!我家和他家连半个铜板的关系都没有好吗,就他那李家,我爹说的,贼势力,就知道在朝堂上故弄玄虚,我跟你讲,那个传着说我爹屯兵造反的谣言十有八九就是出自他们李家的口,是想着把我爹弄跨了,好在那个人面前邀功,也可以乘势把我爹的兵权揽了去!反正这水啊,深着呢,你不理解,我以后慢慢讲给你听。”李三三一边偷瞄着赵世雄的后背,确认他顾不上自己和陆离的闲聊,才又继续说道:“赵爷这是领了我爹的命令,怎么折腾都行的!”
说到血红,虽然如今还挂在羽林军的名下,但其实早就是钦天九监的人了。当年那位九监司首大人以大牢人手缺失为由,向天子请令,要求把血红刺客暂调,后来又以清除余孽为由,便把血红完全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这可以说是众人皆知的事,只是不知道那位洛阳宫里的老女人这么久了为何不下旨把血红划过去。
赵世雄收回了思绪,他不知道天子这次派这个姓李的过来到底有何用意,但是从这几千个黑甲兵还是可以看的出朝廷对那座王陵的重视,他想着回头一定要找李朝南去合计合计。
“将军,他们吊桥悬空,这是何意!”
骁骑偏将李典此时正眯着眼睛勒着缰绳,他早就看到了那条被拉起来的吊桥,闻言也是眉头紧蹙,莫非他们不知道今日自己要带军前来,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十九八九就是故意而为。
现在的关中地域还都处在凉爽的季节,这群第一次踏足边关的士兵们,其实穿的并不厚实,那件黑铁盔甲御寒的效果也并不明显,反而在这寒风里,更显几分冰冷。况且他们是连续的奔走,从洛阳到楼兰古城,少说也有三千多里路程。此时的处境,简直可以用饥寒交迫来形容。
李典心里很明白,不管赵世雄性子有多横,他也不敢这么明目张胆地和自己作对。肯定是受了那位镇北大都督的命令,这个下马威,今日来看,怎么都是吃定了。
如此想着,李典便一勒缰绳回过身来,看着眼前这群属于自己的骑兵,眼里闪过一丝哀怨,他忽的将腰间的佩刀抽了出来,大声吼道:“黑甲骑兵听我号令,全体都有,下马!”
赵世雄的眼神在这一瞬间变换,这个李典的性子倒是有点出乎自己的意料了。
陆离正准备跟着赵爷下楼去显一把威风,步子刚挪,就感到一股眩晕涌上头来,只觉得天昏地暗,眼前一黑就倒在了地上。
想到这里李典心中一股怒火便油然而生,自己在洛阳可谓是声名远播,那位如今坐着黑甲骑兵统帅一把手位置的人,还是自己的亲叔叔。但是抛开这层关系,自己可是实打实的从底层靠着实力爬上来的!不过这次奉天子之命前来护城,也是自己好不容易向叔叔李伯玄求来的机会,如今四军裁制,天子似乎有意想削减军队力量,要不能趁此机会立几项大功,指不定自己手下的兵就要被没收了大半去!
他其实也对这边关将士有所耳闻,特别是知道这里地处两兰察地,为人做事风格肯定和自己在关中大不一样!但是他如何都想不到竟然会被拒门相待,这岂不是扫了自己的颜面!
于是他向着城门位置昂首大吼:“我乃羽林亲卫黑甲骑兵偏将李典,奉天子之命前来楼兰护城,还不快快开门!”
他说着将腰间那把佩刀猛的抽了出来,右手而握,横于膝前。
这是一个标准的武士礼,也是西夏武将最常用的一个见面性的礼节动作。李典的这个动作其实有好几层意思,一来表明自己乃是修武入军的兵官正统,不是半吊子的后门兵,二来也是想彰显一下自己的威望,毕竟是受天子之命前来护卫,他们明知此事,却没有提前开门相迎,这让自己在这几千号弟兄面前岂不是被赤裸裸的打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