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这次谈话的结果就是,张彦独自承担了所有的风险,仅仅获得了继续利用这个公司做下去的权利。但张彦绝不后悔,他本来就一无所有,就算失败,也不会失去太多。如果成功,他将真正拥有自己的事业。
于是这些日子张彦一边盯着韩东鸣的项目地施工,一边拉着设计师预算师开始投入新的项目前期筹备,而他自己,则每天寻找一切的机会和客户接触。他明白韩东鸣分析的有道理,对于客户来说,最关键的是找到一个放心的合作者。而每多接触一次,他可能就距离那个放心的合作者更近一步。张彦
话给客户约定见面时间,他客气地说,李总,我们上次谈得那个初步平面方案和预算方案,已经出来了,您看您是今天晚上还是明天有时间我们见一面?当面聊一下方案吧。
几乎从他做销售的第一天起,他就学会了用这种选择性的问题来引导对方按照自己的计划约见。人的思维有一些很细微的暗示。比如你如果问对方,你看什么时候方便见面呢?这是个开放型问题,对方可能给出一个一周以后的不靠谱答案,甚至是回答你我有时间的时候再通知你吧。
48.张彦
张彦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他找到了下一个项目机会。项目信息是从一个代理公司那里拿到的,大型国企,1500平米,很不错的项目。拿到信息后张彦第一时间约见客户,经过第一轮的沟通,双方感觉都良好。关键的优势是,这个公司即将入住的大厦,和韩东鸣那个公司是同一家,而韩东鸣那个即将完成的项目现场给了客户很强的信心。张彦从侧面了解到,竞争对手还有两家北京公司,根深蒂固,除了这一点优势之外,自己并没有其它的优势可言。眼前对他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争分夺秒,赶在三家中第一个提供设计方案,这样可能会给客户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可以在竞争中为自己增加一点砝码。
无论如何,在张彦看来,这是个良好的突破。一个比较靠谱的项目机会。但韩东鸣完全不这样看。韩东鸣也通过自己的关系了解了一下项目的情况。他很直接地告诉张彦,成功的可能性太小。原因是国企的办事风格,通常是关系排在第一位。两家竞争对手,都曾经和这个客户在以前有过合作。有合作就意味着,已经建立起完善的关系网络。而他们的公司,完全是一片空白。
韩东鸣说:“张彦,北京,尤其是国企,我太了解他们办事的风格了。假如三家竞争,设计和施工质量之类,完全不是他们选择的重要依据。甚至最终报价他们也不是很在乎。他们只要质量过得去,价格过得去,然后就主要考虑,哪一家能让自己得到最多的好处。现在很明显,那两家和他们有过合作,而且很顺利。这就说明,他们私下已经有了交易。合作愉快。如果换成你是决策人,你会选择一家已经合作过的放心,还是选一家不知根不知底儿的合作放心?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更加安全稳妥的方案吧?现在你告诉我,如果你是决策人,你有什么理由选择我们?”
张彦思考了一下,说,如果我们能给他的利益更多呢?我们比其它公司少了固定的运营成本,利润更高,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韩东鸣摇头,张彦,你还是不了解国企的领导,他们更加愿意求稳,只要还在那个位子上,捞钱的机会多的是,没有必要为了多个几十万,自己去冒险。总之,我不同意这个项目的投资。
张彦有点急了,他说韩总,你看这样行不行,我自己去试一下,前期的投入全部从您这个项目我即将获得的收益里扣除,只是请您先垫付一下。我不要求您追加一点投资,这样对您来说不会有任何风险,如果成功,您还是按百分三十的利润分成。您看可以吗?
韩东鸣冷静地看了看张彦,皱起眉头思考了一下,又问:“张彦,你自己觉得这个项目你有百分之多少的可能性成功?”
张彦说,百分之二十吧。
韩东鸣笑了,百分之二十,你觉得你值得吗?张彦抬起头,轻声说,不去争取,就永远是百分之零。百分之二十,已经很高了。韩东鸣不再多说,拍拍他的肩膀,说好吧,按你说的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