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三日后,十二月初八。定北王高睿娶妃。
雪悠悠扬扬下着,有心的人都会发现,这一日京城多了巡逻的士兵,城门处把守得更严。空气中飘荡着喜气,还有让人莫名紧张的情绪。
丁奉年因杜成峰之事被明帝冷落,但他多年驻边抵抗契丹的确有功。以他对契丹人的了解和多年抗敌经验,他的确是不二人选。
丁浅荷几日后就将嫁入定北王府,丁奉年手中握得河北东西路二十万大军的军权与高睿握得军权有何区别?高熙冷冷的看了眼王侍郎,暗骂好一条高睿的走狗,把这个人记在了心里。
朝中百官顿时分成了两派。太子党诸人以武威伯当日曾被契丹擒住为由,认为由他统率大军会再败。高睿的人则反唇相讥,例数丁奉年二十年来的战功。
突听得杜昕言大声说道:“臣有本奏上。臣赞成武威伯掌帅印,臣愿随军前往!”
此言一出,朝中争论声顿绝。
用成亲的理由留高睿在京城,他稍有异动可以斩草除根。可是,他毕竟是自己的弟弟,难道真要兄弟相残?高熙望向一般老臣,目光落在沈相身上。
沈相心知肚明,太子殿下不方便说的话得由他来说了。他轻叹口气,毕竟高熙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将来的皇帝,这个眼神投过来,就是要他当场做个选择了。沈相迅速在心中估算了下双方的赢面。太子殿下监国,掌有禁军三千人,京城都督是定北王的亲信。两边在京师都有兵马。他又想起笑菲对他说话:“定北王必败无疑,父亲莫要坏了自己的清誉,逆贼向来是没好下场的。”
_
他唯一舍不掉的人就是这个酷似亡妻的女儿。聪明多智,她特意叮嘱他的话比太子高熙看他的眼神还重要。
沈相当即出班奏道:“如今皇上病重,一心想看着定北王成家。臣等也盼着定北王的婚事能冲冲喜,皇上一高兴病气就去了。定北王还有几日便要成亲,万不可违了皇上的心意。再则今年雪来得早,契丹人不过是想掠粮过冬,不会贸然南下。我军北方战场良将素多,不一定非定北王不可。”
杜昕言出班道:“臣父获罪赐死,但他多年征战,一心灭了契丹。臣愿上战场,还老父心愿,请太子殿下恩准。”
高熙松了口气。杜昕言前去定能控制住丁奉年。京城早布置妥当,只要高睿手中无兵就不怕。高熙心定,把目光看向了定北王高睿。
高睿轻轻一笑道:“臣弟附议杜大人。”
事情就这么解决了。
十二月初五,杜昕言随丁奉年离京奔赴北方。
让他离开,他会握住二十万大军成为自己的资本。不让他离开么,就是要他在京城刀刃相见了。
前者会燃起战火,鹿死谁手是未知数。后者一旦成功,可省却连年靡战。但是,一旦失败,他再聚兵兴战,却难上几分。
高睿闲闲的站在金殿之上等待高熙来替他做个选择。
高熙抓住沈相的话顺竿而上:“我朝兵多将良,三皇弟好生准备你的婚事,不必太过担忧。众卿可以良将挂帅镇守北方?”
接到高睿淡扫过来的眼风,兵部王侍郎出班道:“臣荐武威伯挂帅。河北东西路大军是武威伯旧部,武威伯战功赫赫,长年驻守有经验。契丹人从来没从他手中讨了好去。臣弟推荐武威伯拜帅领军。相信此番契丹必会向上次那般铩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