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古代汉语 > 第147章

第147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1],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中进士,累官至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也是宰相,神宗改官制后用此名),封荆国公。王安石执政后,积极推行新法。他的新法是在北宋阶级矛盾尖锐、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产生的。新法的目的在於给大官僚大地主等特权阶级以一定的限制,以增加朝廷收入,加强国防力量,因而遭到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坚决反对,屡受排挤,最后只得辞职。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死在南京。

他的散文有较大的成就,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作文章一定要"有福於世",因而他写文章的态度很严肃,目的性很明确。他的散文大多数是政论性的,抨击时政,指责时弊,多精辟中肯,富有说服力。他的诗也有一定的成就。

他的作品辑为《临川集》,共一百卷,由南宋詹大和核定。南宋李壁为他的诗作了注。清沈饮韩为他的文作了注,并补正了李壁所注王诗的阙误。沈氏注中华书局有重印本。

[3]秀,茂盛。

[4]四时,四季。

至於负者歌於涂,行者休於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1],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2]。山肴野蔌[3],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4],弈者胜,觥筹交错[5],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6]。苍颜白发,颓乎其中者[7],太守醉也。

[1]伛偻(yǔlǚ),叠韵连绵字,腰弯背曲的样子。伛偻提携,指乡民背上背着东西,手里拿着东西。下面虽说"滁人游也",这种"游"并不像太守与众宾的游。

[2]洌(liè),清。

游褒禅山记[1]

[1]翳(yì),遮蔽。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2],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3]。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4]。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5]。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6],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7],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予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8]。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9],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褒,同褒。褒禅山,在今安徽含山县。

[2]浮图,梵语译音,佛家认为僧人之中修行圆满大彻大悟的叫浮图。慧褒,唐代高僧。址,基,这里指山脚下。

[3]肴(yáo),鱼肉等荤菜。山肴,指山里得来的野味。蔌(sù),菜。

[4]射,指投壶。这是古代举行宴会时常玩的一种游戏,把箭投向壶里,以投中多少决胜负,负者要罚酒。

[5]筹,这里指酒筹,用来计算饮酒的数量。

[6]欢,同欢。

[7]颓,倒。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