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143.【翦】
翦断。诗经召南甘棠:"勿~勿伐。""翦"又用於比喻,表示削弱或消灭。左传成公十三年:"又欲阙~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又成公二年:"余姑~灭此而朝食。"又表示"裁去"。文心雕龙熔裁:"~截浮词谓之裁。"俗作"剪"。
144.【修】(修)
(一)乾肉。古人用来送礼。论语述而:"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束修:十块乾肉成为一束)引申为乾。诗经王风中谷有蓷(tuī):"中谷有蓷,暵(hàn)其~矣。"
(二)培养,增进,改进,加强。左传成公十三年:"吾与女同好弃恶,复~旧德。"又桓公元年:"~好於郑。"又桓公六年:"随侯惧而~政。"论语季氏:"则~文德以来之。"
又颜渊:"无~人之恶。"
(二)进行工作,特指匠人及其他手工业的工作,如建筑、雕琢等。诗经大雅灵台:"庶民~之,不日成之。"又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玉。"引申为做学问或接受某种专门训练。韩愈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
141.【窃】
(一)偷。论语颜渊:"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庄子胠箧:"彼~钩者诛,~国者为诸侯。"注意:凡"偷窃"的意义,在先秦都说"窃"或"盗"。参看"偷"字条。
(二)偷偷地,暗地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与之齐。"
(三)修理,修葺,修饰。左传成公三年:"而帅偏师以~封疆。"左传宣公十二年:"郑人~城。"
(四)长。诗经小雅六月:"四牡~广。"战国策齐策一:"邹忌~八尺有余。"楚辞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能。"(修能等於说长才。)引申为善,美。楚辞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名之不立。"
[辨]修,修。依说文,"修"是修饰,"修"是乾肉。由於二字同音,一般可以通用;但"乾肉"的意义决不能写作"修"。
(三)谦词。表示自己的话不一定说得对,自己的行为不一定做得对。战国策赵策四:"~爱怜之。"又:"老臣~以为媪之爱燕后,贤於长安君。"司马迁报任安书:"仆~不逊,近自托於无能之辞。"[辨]盗,窃。用作动词时,"窃"与"盗"是同义词。但是"盗"字又是名词,表示"盗贼";"窃"字不用作名词。
142.【诛】
(一)谴责。论语公冶长:"於予与何~?"成语有"口~笔伐"。
(二)杀戮[有罪恶的人]。荀子正论:"~纣,断其首。"引申为铲除。楚辞卜居:"宁~锄草茅以力耕乎?"
(三)要求,要别人负责供给东西。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求无时。"又庄公八年:"反,~屦於徒人费。"(费: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