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一)起来。论语先进:"舍瑟而~。"又用於抽象的意义,表示"兴起"。孟子公孙丑上:"贤圣之君六七~。"今成语有"精神振~","掌声大~"。
(二)创造,制作。论语述而:"述而不~。"孟子梁惠王上:"始~俑者,其无后乎!"
272.【为】
(一)做,造作。战国策齐策四:"王使人~冠。"按,"为"字是一个动词,是"做"的意思,但古人"做"的含义非常广泛,在具体的上下文中,它的涵义比较具体。论语先进:"~国以礼。"又阳货:"女~周南召南矣乎?"又微子:"杀鸡~黍而食之。"孟子告子下:"固哉高叟之~诗也!"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之所。"又僖公三十年:"且君尝~晋君赐矣。"我们可以随文译为"治","学","煮","解","给"......但是不能认为"为"字本身有这些意义。引申为当作,作为。庄子逍遥游:"世世以洴澼絖~事。"又为变成,成为。庄子逍遥游:"化而~鸟。"又为叫作。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鲲。"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芷。"
又为算做,算是。论语为政:"知之~知之,不知~不知。"孟子梁惠王上:"不~不多矣。""以为"连用相当於现代说:"把......当作......"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东道主。"
269.【因】
(一)动词。依靠,凭藉。左传僖公三十年:"~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楚辞卜居:"余有所疑,愿~先生决之。"引申为顺着。庄子养生主:"~其固然。"又为接着。论语先进:"加之以师旅,~之以饥馑。"又为因袭。论语为政:"殷~於夏礼。"〔~而〕趁此,就此。史记陈涉世家:"不如~而立之。"
(二)介词。表示"通过"的意思。战国策赵策三:"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平原君谓赵王曰。"
(三)介词。表示"由於"的意思。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绝国:辽远的国家。骞:指张骞。)注意:这是介词,后面跟着的是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和现代汉语连词"因为"不同。但连词"因为"由此发展而来。
(四)名词。缘由。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无~而至前。"
(二)略等於"是"。孟子公孙丑上:"尔~尔,我~我。"
(三)介词。被。韩非子五蠹:"必~鲧禹笑矣。"
(四)读wèi。动词。为了某人的利益,站在某人的一方面。左传僖公四年:"岂不谷是~?"论语述而:"夫子~卫君乎?"
(五)读wèi。介词。替,给。庄子养生主:"庖丁~文惠君解牛。"又因为。孟子梁惠王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其象人而用之也。"庄子养生主:"~之四顾。"介词后面的宾语,有时可以省略。庄子养生主:"怵然~戒,视~止,行~迟。"
(五)副词。于是。战国策齐策四:"以责赐诸民,~烧其券。"史记陈涉世家:"婴后闻陈王已立,~杀襄强。"苏轼石钟山记:"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得观所谓石钟者。"
270.【改】
变更更换。论语雍也:"回也不~其乐。"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
[辨]更,改。在古代汉语中,"更"除了有"改变"的意义之外,还有"调换","替代","交替"的意思,而"改"却没有。例如庄子养生主"良庖岁更刀"的"更",不能换成"改"。
271.【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