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这菱香别院是路文轩积攒了数年的俸禄才购置的房产,原本打算将来给儿子成亲用的。谁曾想,他儿子在十五岁那年得了怪病猝死了。自此之后这菱香别院就没再怎么收拾过。如今给那恩公的远房侄儿倒是非常合适。
徐弘一再强调,离开青石山白莲宗的驻地后就不许他再提起任何有关白莲宗的事情,否则他将受到严厉的惩罚。换句话说,徐弘是想让他彻底的忘记白莲宗二公子的身份。
对于这一点,徐云飞跟徐弘倒是有些默契,反正他心里也从来没有认可过所谓的二公子。离开青石山那个是非之地,也是他的梦想。
至于那十个黄莲使者,徐云飞知道,好听一点那是父亲的恩泽,难听一点,其实就是派来监视他的。只是他现在也是无可奈何。
再说了,监视就监视吧,反正他也没打算准备出卖白莲宗。这年头,政府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闽州府地处偏僻,南边靠海,土地比较贫瘠,较之江南富裕的州府,相差甚远。别的且不说,单说那每年的税粮,闽州跟江南富庶之地就相差数十倍甚至百倍之多。好在知府路文轩为人清廉,所以当地百姓的生活还算可以。虽然尚不能达到所有温饱,但还不至于饿死人。
“哦——!”
黛滢应答了一声,随即又问道:“你这么想离开青石山,难道这里真的就没有值得你留恋的东西吗?”
“我失忆了——!”黛滢的心思徐云飞多半是猜出一些,不过为了不生祸端,他还是装傻充愣。
“我会去找你的——!”临走前,黛滢留下了这么一句话。
第四章路府那些事儿【一】
在当地路文轩的名声极好,很多百姓称赞其为青天,甚至出现过送万民伞的盛况。由此可见,我们的百姓是多么可爱,多么善良的人。他们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只要不饿死人就是好官。
大明王朝自正德年间其实就走了下坡路,兵员惫懒,战斗力急速下降,国库也日渐空虚。尤其是在隆庆时期,地方官员为了交税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欺上瞒下,刮地三尺,几乎就断了老百姓的活路。如今这种风气更甚。
不过路文轩却是没有为难百姓,他的法子就是壮着胆子上报天灾请求减免税粮。如此一来,既完成了征收税粮的任务,又博得了爱民的好名声。出现这种事情不能说是路文轩虚伪,他也是被逼的。
路文轩另外一个法子就是依靠恩公徐弘的接济。徐弘每年总会支援路文轩数万两银子来填补府衙的周转开支。
可以这么说,路文轩对于徐弘的感激,那是发自肺腑的,他甚至愿意为他做任何的事情。接到徐弘的书信后,得知徐弘一个远方侄子前来投靠,他一早他就指挥人手修葺、打扫跟路府只有一墙之隔的菱香别院。
闽州知府路文轩从四品官员。他跟徐弘是在嘉靖三十五年的时候认识的,当时他只是一名赴京赶考的举子。路上遇到了强盗被抢的是身无分文,几乎就饿死在半道上。恰逢徐弘路过接济一番,这才让路文轩度过了危机。后来他中了进士,做了官。
对此,路文轩感激不尽。这些年他们一直互相通信来往。不过路文轩并不知道自己的恩公就是造反派的头头。
徐弘跟他交往的时候,身份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商贾。
白莲宗的主干头脑的名讳、身份对于外界来说一直都是个迷,根本就无人知晓。就算徐弘站在锦衣卫番子面前,他们也不认识。
临行前,徐弘亲自挑选了十名黄莲使者作为徐云飞的随从,将他护送至闽州府,同时听命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