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这位扮成中年穷汉的盯梢者。当然也不屑注意这个小乞儿,双方错肩而过。
蓦地,中年穷汉感到左背助一冷一震,想扭头转身。却力不从心,身躯发僵、发麻。接着,左侧多了一个人,左臂被架住了。
没错,是那位刚错肩而过的小乞儿。
他的脚已不由自主,本能地挪动,被小乞儿半架半揪往前慢慢举步。“有所差异,请原谅。”小乞儿挟住他的手臂笑吟吟地说:“贵同行喜欢从袭曲、灵台下刀,也就是从第八肋的上肋缝下刀,必要时就刺破心坎溜之大吉。
我矮小,喜欢从第十肋下刀,效果虽然差一点,还蛮管用的,是吗?你不会斥责我的手艺差劲吧?”
江南一枝春像个走累了的老乡妇,走近城门靠内侧的有壁公示榜栏,靠在城门壁旁歇脚,看两端无人,立即悄悄地手伸出老羊皮祆的袖口。
她掌心中,暗藏了一把俗称火刀的半月形隧石刀,那是精制的、可作为火折子附件的小型火刀。
不但可作擦击隧石的引火物,内缘可作切割,剔挖、刮削、甚至杀人等等用途,藏在掌心内仅有半握而已。
手一阵急动,告示榜栏旁便出现一个拳大的香炉图案,上面刻画了三枝香,炉中间刻了一个倒写的七字,简简单单,线条粗浅。
图案并不神似,歪歪斜斜,像是顽童用尖石信手徐鸦的作品,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他那能回答?
她缩头缩脑地离开,往城里走,远出三五十步外,驻步留心图案处有否可疑的人逗留着。
片刻,她才满意地急步走了。
在她前面钉梢的人,这时已放馒脚步,转而落在她身后十余步,悠闲地信步而行。
街上行人稀稀疏疏,大雪天依然有人在街上行走,因此身前身后有人,是极为平常的事。
一个身材瘦小,戴了穷人专用的棉套帽,畏畏缩缩似乎冷得难受的穷小子,也可能是小乞儿,谁也不会向这种穷小子多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