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他们到达之前,沿途所捕获的余贼共有十六名,已先一步押解入城,因此全城轰动,皆出城迎接剿除江湖大盗的英雄凯旋。
英雄们皆接至县衙安顿,暗中有人严加保护。
同一期间,飞骑尉岳珩兄弟一行八人,借同程锦江三爷,与及程三爷的四名弟兄,在武溪亭村东面二十里的小灵村投宿。龙泉至府城全程百四十里,小灵村正是中途站,他们预计明晚便可赶到龙泉,布下天罗地网捉拿艾文慈。
宇内双仙离开冉峰的堡寨后,并未远走,无情剑不利于行,必须在附近找地方歇息养伤。他们在村东五里地一座山脚下的三家村中投宿,两人谈起艾文慈挥叉奋击的神勇情景,犹觉心有余悸。三绝剑见多认广,他认为艾文慈恐怕不是江湖人。但可疑的是,那天在云和道上交手,艾文慈的剑法身法,又分明是武林中罕见,但确是出于武林技击的奇诡绝学,可惜看不出来历,委实遗憾。总之,两人的见解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这位青年人委实可怕,日后相遇必须小心了。
天隔沉沉,朔风刺骨,气候奇寒。两者道答应了宏光至紫虚观会合,不能久耽,破晓时分便谢过主人启程,踏着晓风残月奔向府城。
两人无所藉口,只干着急。
天将破晓,杜大人到了,先请见尚氏盘问经过,尚氏除了吐实以外,别无他途,她声称与冉峰有仇,而绛玉兰婢是流浪小花子,听说俞五为富不仁,在云和掳人行凶,追逐至此投宿.谈及俞五藏身冉贼的堡寨内,同仇敌汽,双方联手杀入堡申报仇救人。
至于艾文慈与尚云松的来历,她说是仗义助拳的朋友,一个姓尚名云松,乃是一门远亲,一个姓李名三,是云松的朋友,顺便在龙泉访亲,为朋友两肋插刀,
双头蛇周三是云和的地痞,杜大人已久闻其名,用不着多问。杜大人听说章姑娘是龙泉胡家的亲戚,一问家世,不由赫然震怒,立即下令追捕俞五一群人治罪。
杜大人十分客气,而且思考周到,他认为冉贼的余党在逃,浙东浙南皆有冉贼的党羽,尚氏母子留在武溪事村极不安全,诛杀匪首功在地方,必须迁地为良,至龙泉安顿。这次匪巢得以不费一兵一年轻易抄剿,全是尚氏母子的功劳,匪巢并未完全焚毁,抄出无数金银珠宝,论功行赏,尚氏母子所获的奖金为数当下不千金,在龙泉安顿足有余裕,不但可获官府的照顾,更可获地方人士的竭诚欢迎。
在他们前面两里左右,三名穿了旧棉袄,戴了雨笼的人,大踏步也向府城赶。这三个人身材雄伟,各背了一个当地村民用来背物的竹制背囊,雨笠拉得低低地,左手扶了一个长布卷,右手点着一根竹杖,像某赶着回家的乡民。
大道并不大,但仍可容三人并肩而行。中间那人有一双阴森的狠眼,留着胡须掩口,满脸横肉,年约四十开外,他一面走,一面用低沉的嗓门向同伴说:“二弟,你认识那位使叉的小子?”
“不认识,但似乎……似乎有点面善。”右面的二弟迟疑地答。
“三弟,你呢?”他扭头问左面的同伴。
三弟有一双阴阳怪气,不动感情的山羊眼,锁着粗眉也迟疑地说:“小弟也不认识。可是,也与二哥相同,似乎有点面善,但小弟记忆所及,确知从未见过这号人物,大哥……”
杜大人的好意,尚氏无法拒绝,也不能拒绝。杜大人认为有责任保护她母子的安全,不容许她拒绝。
破晓时分,杜大人已将公务有条不紊地处理停当,派十名卫所将土报至府城,呈报经过并呈请擒捕俞五归案,先呈文报备,通匪与掳掠良民的罪名甚重,抄没俞五的家势在必行。
找来了六乘山轿安顿艾文慈、尚氏、尚云松、章姑娘、周三夫妇。十名挑夫,将尚家的行囊箱笼家俱带走。交待里正处理尚家田产出售的善后事宜,天色大明,一行人在兵勇的护送下,奔向龙泉。
艾文慈心中暗暗叫苦,麻烦大了。
从七尺渡到龙泉城,共九十余里。人暮时分,方到达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