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湖心论道
“说的好,说的好。”湖江海鼓起掌,全台也在鼓掌。
掌声正热烈,一位青年站了起来,目光炯炯,满脸自信,衣着讲究。众人将目光投向此人,湖江海又点了点手,大伙安静下来。
“在下外域弟子崇洋,献丑了。”崇洋行礼道,“法兄所言确有道理,顾全大局以天下为己任甚好,当真有大侠风范,可细细一想,从古到今能有多少大侠,肩挑天下重担,能有多少豪杰,力顶江湖脊梁。”
“是呀,真没多少......”众人唏嘘道。
“所以,在下以为法仁师兄所言作为江湖中人的典范即可,不能太过当真。做人当量力而为言出必行,这才是受人仰慕的君子,否则夸下海口难以实现,定当被人耻笑,”崇洋往各个门派都看了看似在找人,随后笑了一笑,接着道:“假使让田间农夫,街头卖肉之辈扛此重担,恐怕也是强人所难,无济于事,诸位说说,有无道理?”
阳光明媚,这是一个难得的冬日,无风,湖心台上溢满阵阵湿润的香气,香气来自夔花。台子四周坐满了中原武林人士,当然大部分还是中原七派。
湖江海站在亭前,左右跟着两个随从,他依旧是魁梧身材,方正脸孔,浓眉斜上,无锋芒,双眼有神,不犀利,可是两眉之间却多出了两道深深地凹痕,不用多说,谁都知道这是担心忧虑多的人才会有的。湖江海咳了两声,挥了挥手,湖心台上一片静寂,足以见得他的江湖地位。
“今日便是我担任武林盟主以来的第一次武林大会,这次大会源于我和助手的一次谈话:国何以常盛?江湖何以安泰?作为江湖人士,定当居安而思危,定当稳中而求进。何以稳中而求进?闻鸡起舞,坚持不懈固然必不可少,但这只是‘稳’。‘进’在何处?只有互相切磋,取长补短,方才能‘进’。举办武林大会的根本目的就是希望大家真诚相待,毫不保留,互相切磋,点到即止,取长补短,共图进步,以维护江湖之安泰。”
“盟主所言极是!”各大掌门听到此话暗自佩服,齐声应道。
“所谓君子习武,必先正身,身不正,则习武亦为武林之患,身正,虽武功肤浅犹可造福于民,是以今日比试的项目就是武学之道,”湖江海顿了顿,看着前来的万千武林人士,接着道:“七大门派各派一名代表,谈论自己对武道的认识!”
这话明显带有对身份低微的劳碌大众的鄙夷,可此时此刻全场响起的却是:“有理,有理。”众人拍手叫好道。当然这众人只是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并未答话,低头不语。武菘憋得慌,见此人对自己父亲一类的人如此鄙夷,真想抽他几嘴巴子,他正欲站起,崇洋又开始说话了。
“在下以为武道,当以武学的境界为本,江湖中人,一生匆匆数十载,伴随自己的除了武学、知己之外别无他物,而知己难以常在,故武学才是相伴江湖中人一生一世的东西。”
崇洋说完,停了一停,台上的人听到此处想了想,确实是这么回事儿。武菘听了也觉得有理,于是安静下来继续听。
湖江海坐下,身后的随从敲打两旁的大鼓,大声道:“武林大会正式开始!”
第一个站起来的是法驴的法仁师兄,他这一站,法驴弟子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都大喝道:“好!好!”
“在下法仁,有礼了,”法仁抱拳向各方行礼,接着道:“在下以为,武道,乃武学之道,即为武学之意义,为何习武,这是历来没有定数的问题,但是依湖盟主所言,大凡我江湖人士当有维系江湖安泰之职责,是以武道当以维系江湖安泰为本。”
众人拍手,此番言论甚是有理,湖江海举起右手点了点,示意大伙安静。法仁见诸位安静下来,理了理思绪道:“至于武学何以维系江湖之安泰,在下这么认为,众所周知,江湖安泰需靠诸位遵守江湖道义,然何为江湖道义:湖盟主领众多豪杰,惩奸除恶,让各地民众免受欺凌压迫,这是其一;其二,地方之上,有父母官明断是非处理民间种种纠纷,若有作奸犯科仗势欺人不服处置者,江湖中人当为强制力量,让其不敢不改,不得不从;其三,盟主所言‘稳中求进’,乃中原武林人士之共同职责,所谓江湖道义,并非全全指个人行侠仗义,应是让诸位顾全大局,以天下为己任,严于律己。做到如此三者定能稳中求进也!”
湖江海听到此处,心中不由欣喜,想道:“我中原后辈能有如此识大体,有责任感的青年,真是武林之希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