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381
冲动,事迹,遭遇和行动。这些因素的外在方面,在古典型艺术中也不只是自然的、有生命的,而是见出精神的,内外两方面也达到了充分的统一。
c)由于古典型艺术把自由的精神性作为具体的个性来掌握,而且直接从肉体现象中来认识这种个性,它就往往遭受到拟人主义的指责①。例如在希腊人当中,克塞诺芬就已指责过这种表现神的方式,他说,如果狮子们是雕刻家,它们就会让它们的神具有狮子的形象。法国人有一句俏皮话与此也很类似:上帝按照他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但是人也回敬了上帝,按照人的形象把上帝创造出来了。如果联系到下一阶段艺术,即浪漫型艺术,来看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说,古典型艺术美的内容正和艺术所反映的宗教一样,还是有缺陷的,但是缺陷并不在于拟人主义。我们无宁说,古典型艺术,单从艺术观点来看,的确是够拟人主义的;如果从较高的宗教观点来看,它的拟人主义就还太不够。基督教却把拟人主义推得更广,因为按照基督教义,上帝不仅是一个按照人来造形的个体,而是一个实际存在的个体,既完全是上帝,又完全是一个处在一切实际生活情况里的有血有肉的人,不仅是一种按照人来造形的美和艺术的理想。如果我们把绝对看作一种抽象的本身无差别的东西,它就不能有任何方式的形象表现;但是如果上帝就是精神,他就应显现为人,显现为个别的主体,而不能显现为观念性的人,他就要在实际上进展
①即中国画论中的“气韵生动”。
-----------------------------------------------
通过眼睛,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灵魂深处,而通过人的全体构造,他的精神性格一般也表现出来了。所以肉体如果作为·精·神·的实际存在而属于精神,精神也就是肉体的内在方面,而不是对外在形象不相干的内在方面,所以这里的物质(肉体)并不包含或暗示出另外一种意义。人的形象固然与一般动物有许多共同处,但是人的躯体与动物的躯体的全部差异就只在于按照人体的全部构造,它
①例如印度用牛、猴之类动物象征梵。参看本卷第一部分(论印度诗)。
-----------------------------------------------
281第二卷理想发展为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
显得是精神的住所,而且是精神的唯一可能的自然存在。所以精神也只有在肉体里才能被旁人认识到。——在这里我们还不能说明这种紧密联系的必要性以及灵魂与肉体的特殊的对应。我们须假定这种必要性作为前提。人的形象上当然也有死亡和丑陋之类取决于其它影响和依存条件的因素;如果有这种情况,艺术的要务正在于消除单纯自然与精神之间的差异,使外在形体成为美的,彻底塑造过的,受到生气灌注的①,在精神上是活的形象。
所以在这种表现方式里,涉及外在形象方面已不再有象征的因素,而一切单纯的追求、勉强、歪曲和颠倒也都已消除了。因为精神如果已认识到自己是精神,它也就成为本身完备和明晰的,而它和符合它的形象之间的协调也同样成为完备的、现成的,不需要由想象另造出一种与现成的结合相对立的结合才可以出现。古典型艺术形式也不只是一种通过肉体来描绘的肤浅的人格化,因为应形成艺术作品内容的全体精神是从肉体中显出来的,完全和肉体统一起来的。从这个观点也可以研究一下艺术摹仿人的形象这一看法。按照普通的看法,选取人的形象来摹仿,这仿佛是一种偶然的事。我们反对这种看法,认为艺术到了成熟期,按照必然律,就必须用人的形象来表现,因为只有在人的形象里,精神才获得符合它的在感性的自然界中的实际存在。
这番关于人体和它的表现的话也适用于人的感情,本能
①即中国画论中的“气韵生动”。
-----------------------------------------------
序论总论古典型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