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①这一节说明希腊雕刻把一般与特殊的统一问题解决得很理想。
在结束本章之前,我们还要较详细地谈一下运用上述那些差别如何塑造出一些·个·别·具·体形象,使它们显出性格和生气,主要是谈个别神们的塑造。
即不排除理想化。米雍(Myron),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雕刻家,他的著名作品有“掷铁饼
①
②
者”。
赫库勒斯也不是永远被塑造成为魁梧奇伟,令人想到他所完成的许多艰辛的工作,而是有时塑造成象他侍候奥姆法勒①时的样子,或是象他成神后的安静的样子,总之,他出现在最多种多样的情境里,形象当然随情境改变。在其它情况中英雄们的形象极接近神们本身,例如阿喀琉斯颇似战神玛斯。所以要经过极深入的研究,我们才能不借助于符号而单凭性格描绘就断定某一雕像究竟代表谁。真正内行的鉴定家可以从零星碎片来推测出整座雕像的性格和形状,把散失的部分修补起来。从这方面我们可以学会欣赏希腊艺术在刻划个性方面所表现的精锐的敏感和整体与各部分融贯一致,希腊大师们懂得怎样使极细微的部分都和整体配合呼应,而且在施工中把所构思的东西完全实现出来。
关于山神和林神,凡是被排斥于神们的崇高理想之外的东西,例如人类的需要,生活的欢乐,感官的快感,欲念的满足等等都纳到山神和林神的领域里来了。不过古希腊人把年轻的山神和林神的形象塑造得很美,用文克尔曼的话来说,“这类形象之中每一个,除头部以外,都活象阿波罗,特别是叫做“杀蜥蜴者”的阿波罗雕像,在这里他两腿的站相和林神的一样”(第四册,第78页)。林神和山神可以从他们头部的竖起来的尖耳朵,立起来的硬发和两个小角辨认出来。
·第·二·个形象体系就是·人·类的形象。这里特别包括人的形
①赫库勒斯曾当过三年里第亚女王奥姆法勒(Omphalé)的奴仆,替她纺羊毛线,有时穿女衣。
-----------------------------------------------
③箴铭之类短诗在希腊出现较晚,以奇思隽语为其特征,是高度教养的产物,与下文“构思的素朴”对立。
-----------------------------------------------
481第三卷(上)各门艺术的体系
1)雕刻中精神性的神们,象一般雕刻中的形象一样,都符合这样一个正确意见:精神性实在就是个性的解放,所以理想愈是真实,愈崇高,理想作为个体也就愈不彼此显出差别。但是古希腊人解决雕刻难题的方式令人惊赞的地方却正在尽管神们所体现的是普遍性和理想性,他们却仍保持个性,使彼此之间见出差别,——尽管在某些领域里希腊人力求消除严格固定的界限,也表现出各种特殊形式以及由这一形式到另一形式的转变或过渡。此外,如果把个性理解为某些神具有某些个性特征就象真实人物造像所显出的个性特征那样,那么,结果就会产生一种固定的类型而不是有生气的作品,使艺术受到损失。但是这却不是古希腊雕刻的情况。与此相反,在古希腊雕刻里,在个性化和生动化方面所显出的创造,力愈精妙,它也就愈有一种具有实体性的典型做基础①。
2)此外,关于个别的神们本身,他们使人有这样一种印象:在这一切理想的神的形象之上,·有·一·个个别的神的形象处在统治的地位。斐底阿斯在塑造·天·帝·宙·斯时,总要使他的形象和表情显出这种尊严和崇高地位,不过他也把这位同时是凡人的父亲的神表现为一个壮年人,眼中流露出慈祥和心旷神怡的神色,既没有青年人的那种丰满红润的脸庞,也没有老年人的那种瘦骨嶙峋,龙钟衰朽的样子。在形象和表情上最接近天帝的是他的两位弟兄,·海·神和·阴·间·皇·帝,例如竺来希敦博物馆所藏的这两神的令人发生兴趣的雕像就足以见
第二章雕刻的理想
381
象美,例如在运动竞赛中所显出的高度发达的气力和灵活敏捷。所以格斗士和掷铁饼者之类人物成为主要的题材。在这类作品中雕刻已接近真实人物的造像,不过在造像方面古希腊人尽管表现的是真实人物,却仍坚持我们所认识到的雕刻原则①。
最后由雕刻掌握的一个领域是单纯的·动·物·形·象的塑造,特别是狮子和狗之类。在这方面古希腊人仍然能坚持雕刻原则,要掌握住形象中具有实体性的因素,使它具有个别具体事物的生气,从而发生效力。他们在塑造动物形象方面也达到高度的完美,例如米雍②所雕的母牛比他的其余作品还更驰名。歌德在他的《艺术与古代》(卷二,第一部分)里用优美的文笔描绘了这件作品,特别指出象喂奶这样的动物功能在古代雕刻中只在动物界里才出现,我们在上文也曾提到这一点。歌德抛开了古希腊箴铭中的一切诗意③,很有见识地只讨论了构思的素朴,这才是这件最为人所熟知的作品的来源。
c)各种个别的神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