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地古永传曲仁里
修道大家陈抟老祖作无极图,顺以生人,逆以还丹之地。
三川交汇,千秋圣地。
传说伏羲陵最早只是平川,春秋时,黄河决口,洪水泛滥,但冲到此处却势头渐小,泥沙漩涡里现出一条峥嵘龙骨,背脊起伏,蜿蜒连绵,只见其首,不见其尾,不可计其长。
后风雷大作,大水退尽,在疏通蔡河时挖出一颗金色头骨,头上生角。当时孔子正在陈州讲学,于是蔡景公就请教孔子,孔子言此乃人族伏羲,之后建陵墓。《孔子家语》中有:“孔子自卫之陈,陈侯起陵阳之台。”便是此处。
之后历代修建,皆禁樵采耕犁,宋时置守陵户,牲用太牢,三年一祭。之后初一,十五,二月二皆有大祭祀,
第三十七章地古永传曲仁里
每到这个季节,袁四爷总会骑一匹高头大马四下游荡。
此地人杰地灵,得天独厚,被历代帝王称为“开物成务”之风水宝地。
若在河堤再往东望,那是沃野千里,一望无际。
眼界的尽头,就是宛丘之地了,四面环水,烟波浩淼。乃为华夏先驱,九州圣迹,太昊之墟,神农初都。
延续至今。
袁四爷春种夏收秋收秋种之际,都亲自下地监督。
中又一湖,湖中一岛,水面六尺余,广阔十余亩,便是伏羲于蔡水得白龟八卦之坛。
始祖伏羲氏画八卦,分阴阳,造土损,制琴瑟,结网置,教渔猎之地;
又是女神女娲氏,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化育万物之地;
还是炎帝神农尝百草,艺五谷,教民稼穑之地。
也道祖老子,著五千言《道德经》,经纬华夏,得道飞升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