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第五十二章海那边的消息
五月下旬,天气温度已开始有些燥热。远洋船队护卫分队的一半舰船按计划回来,护卫分队的指挥使刘滨来不及休息,风尘仆仆地向杨勇智报喜,在书房内,看着刘滨那气喘吁吁的样子,知道他要说些什么,让刘滨坐下休息一会,把元严、杨述、高颍、长孙晟宣来,自己已知美洲的存在听了也许激动不起来,可是元严他们听说就是另一番景像了。
元严、杨述、高颍、长孙晟听说皇上宣召,一路不敢怠慢,进去后见刘滨坐在那,都有些吃惊,但也都明白叫他们来所为何事,杨勇智见人都到齐,对刘滨说道:
“刘爱卿,现在你可以说了。”
刘滨拍了拍还是有些激动的胸脯说道:
多日不见你消瘦不少,起来吧!你是朕同生死的兄弟,朕哪有不同意的,朕准了,朕姓杨,就赐你杨姓吧。”
启民可汗又一次跪谢,这时犹豫不决的各国国王站不住了,这东方有能力和隋国对抗的也只有强悍的突厥,现在连突厥都愿意取消国号并入隋国,你一个小小国家有什么权利敢不同意,这个榜样的力量实在太震撼了,一个个国王都是争先恐后地跪下,生怕跪迟了得不到主子的赏赐一样,而那些使者可就麻烦了,自己不是国王,无法代替主子做决定,跪也不是,不跪又不敢,只得跪下无语,这时就恨不得自己就是国王,免得自己尴尬。
问题简单了,那些由国王亲自出马的,没有不同意的,而只有使者来的,回去与国王商议后再定。
大宴这些已不是国王的总督,众人皆醉,也不知是悲醉是喜醉,反正都醉了。
杨勇智参照西域,也在这些地方设了汉学堂,汉文、数学、地理、医学、音乐、绘画、农技等无所不教,把教学先生的“先生”称谓改为与21世纪接轨“老师”由朝庭委派,不够的面向全国招聘,许以丰厚的月俸(杨勇智当上皇帝后,就把原来的以粮代俸的做法,改成用银子发俸。)。
“陛下真是神机妙算,在大洋的那一边,果真有一块广阔的陆地,那些也有土族居住,这些人脸身子都是红的,他们都是松散地分部着,各有各的领地,用的大部分是石器,目前好像还没有形成国家。按照皇上给的信囊上的旨意,我们把那命名为北华洲,那些土族人命名为印安人,并在目的地的岸边,选址准备造一座城池,按计划,留下一部分护卫船队,小臣先回来为皇上报捷。”
元严、杨述、高颍、长孙晟听了都是激动万分,没想到天那边还真有陆地,于是都是争先恐后地问刘滨各种问题,而刘滨因达北华洲后,只呆了几天,见那些土族不具有攻击性,在海生催促下才回来报喜,他也不知道多少事。杨勇智有些好笑,你问他干吗?别以他去过就会知道多少,也就一知半解,还不如来问我呢?我虽在21世纪只去过一次,但是美洲历史我还是知道的。在刘滨快要穷词句默的时候,杨勇智对几个高兴坏的臣工道:
“好了,都别再问了,朕有话要说。”
许有半月,那些原没有来的国王都亲自来到长安,接受杨勇智的任命。除了百济、新罗、倭国三国不愿取消国号外,其他各国都自愿取消国号并入隋国,这时的隋国国土面积已空前强大,西接波斯,南连天竺。杨勇智忙不过来,人员告急,装备不足,长安出城的四个方向人声鼎沸,马畜涌涌地向四方各地奔去。
同时,国内各地也是都成立了学堂,由当地官府组织解决师源,又在长安郊外建立了一个高等学府“隋国皇家学院”,老师都由原来太学院的老师担任,招全国各地优秀的学生。在这背景下,专门的教育机构不可以避免地要建立起来,而且现在的朝庭机构也必须改革。
于是杨勇智把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取消,强化政务院的功能,并保留原六部的基础上,新设教育部、外事部、商部,这些部都归属于政务院,原来由三个首相分管的各部打乱重新再分配。
办完这些事,杨勇智轻松了许多,现在只有远洋船队没有传来消息,不过杨勇智并不担心,他相信海生和贾明,更相信自己画的地图,以船行速度应已到达,哎!可惜这年代没有电话,这消息传递的实在是慢,有什么新方法可以增加消息传递的速度呢?鸽子!对就用信鸽,据记载:隋唐时期,在我国南方广州等地,已开始用鸽子通信,在《唐国史外》中就指出‘南海舶,外国船也,每岁至安南、广州……舶发之后,海路必养白鸽为信,舶设,则鸽虽数千里亦能归‘。这说明在海上的中外劳动人民已用鸽子传递信书,以向家人报平安。唐宋时期,养鸽之风极为盛行,在当时杭州一带,以养鸽为乐,在鸽腿上系上风铃,数百只群起群飞,望之若锦、风力振铃,铿如云间之珮。记载的开始大量用信鸽传递信息的时间也差不多是这时候,不如就从我这开始吧!
让人打听长安内所有的养鸽户,其中即有一些官员也养鸽子,于是把有养鸽的官员叫来,专门成立了一个信鸽署,地点在长安西城外,信鸽署官员就由养鸽多的官员担任,并把民间精通养鸽的人招进信鸽署,给予一定的官职,这些民间养鸽人没想到,这养鸽子还能吃上皇粮,都是欢喜万分地带着鸽子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