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内堂之内的大臣,只剩下了“宰相”--张士逊,“礼部侍郎兼枢密院知事”--夏竦和“翰林院大学士兼枢密院知事”--范仲淹三人。宋仁宗这才道:“三位卿家,看此情报是真是假?”
张士逊又将目光投向赵刚,赵刚未等其发问,忙道:“微臣全力保举方副总管出战。”虽然赵刚不想这样让方朋露脸,可是他知道此役的重要性,而自己的武功又的确在方朋之下,因此不得不全力支持方朋。因为,此役若胜虽可大出风头并肯定会获得皇帝的赏识,但是一旦失利,必定性命不保。权衡厉害之下,赵刚还是选择了保举方朋。
张士逊转过头来,巡视着其他人的意见。夏竦忙道:“微臣也久闻方副总管在大内的威名,相信可以大败对手!”
范仲淹略一沉吟,道:“方副总管可知对手虚实?”
方朋一怔,道:“西夏大内高手最有名的也只有一个‘碎心刀’冷无伤,如果西夏派人出战,那必是此人无疑。我二人虽未有过交手,可是据传言此人曾败于大辽高手‘喋血书生’耶律长恨手下。属下曾与耶律长恨交过手,虽未能获胜,却也不曾落过下风。因此,属下有必胜的信心!”
“好,知己知彼!”范仲淹点点头,转头奏道:“微臣再无意见。一切请圣上做主!”
还有几道就不知其所属了!
抬首巡视,宋仁宗正端坐于堂上,方朋立即行礼,并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宋仁宗轻轻挥手柔声道:“免礼平身!”
“谢万岁!”方朋这才正式抬起头来,略一巡视,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心中更是大吃一惊。在堂下两侧所站的大臣竟然有“宰相”--张士逊,“礼部侍郎兼枢密院知事”--夏竦,“翰林院大学士兼枢密院知事”--范仲淹和“知延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范雍,以及“大内侍卫总管”--“金银手”赵刚。
能惊动这些人一起来此议事,足可见此事非同小可。更何况竟然连陕西一线的最高军事长官--范雍也赶了回来,此事必定与西夏有关。但是不知道,如此军机大事有他一个区区大内侍卫副总管什么事?
很快他就知道了答案。只听张士逊问道:“听赵总管方才所言,方副总管乃我大内第一高手?”
范雍也道:“微臣听闻方副总管之言,亦对他满怀信心!”
张士逊见众人均无意见,便奏道:“还请圣上御裁!”
宋仁宗见众人意见一致,遂点点头,道:“好,方卿家既有如此把握,诸位大人也都对你满怀信心,朕就派汝出战明晚晚宴!切记谨慎小心,不可大意,以致坠我朝廷声威!获胜后朕必有重赏!”
方朋忙叩头以谢:“臣领旨谢恩!”
“恩,赵卿家送方卿家去好好休息,以养精蓄锐。下去吧。”宋仁宗待二人退下后,又道:“范卿家此次带回情报有功,也去歇息去吧!”
方朋闻言不由有些得意,尽管赵刚平日里仗着自己是赵姓中人很是飞扬跋扈,不把他方朋放在眼里,可是一旦有事,他又不得不仰仗自己的力量。方朋心中虽有得意之意,但是声音中却没有丝毫的表现:“回张大人,赵总管所言过奖了,属下虽不敢妄称第一,但也是大内侍卫中的有限的高手之一。”
“恩。”张士逊又道:“明晚有一晚宴,是接待西夏的使者。席间可能会举行一场比武,听说对方可能是西夏第一高手,此役关乎国体,方副总管可有必胜的把握?”
方朋马上松了口气,原来不过是一场比武,当下答道:“回大人,属下有必胜之信心!只要属下出战,必不致有辱国体!”
“此役关系重大,一定要万无一失,一旦失利,后果不堪设想!你明白吗?”张士逊的态度很是严肃。
“属下自出道以来,历经大小战五十七次,尚且未尝败绩。如明晚由微臣出战,微臣可以保证必不辱命!”方朋的口中透漏出了强大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