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章 齐桓公伐楚
如果自己不出兵,那这个对周王室不敬的罪名,就会落到自己的头上。诸侯联军的军队还没有去讨伐楚国,恐怕第一个遭殃的就是自己了。
所以……其他的诸侯国只能是捏着鼻子,不情不愿的出兵配合齐桓公作战。
因为楚国的所作所为,让他有了展现的机会。
齐桓公迫不及待的召集中原诸侯,准备讨伐楚国。
管仲、鲍叔牙等人也都认为讨伐楚国的时机已经.成熟,也都赞成齐桓公讨伐楚国。自从管仲来了之后,还很少在这种大事上面,一点都不修改的,全盘接受齐桓公的想法。姜小白这位还不成熟的霸主,也是相当的兴奋。
国之大事唯戎与祀。这句话是说,一个诸侯国,最大.的事就是战争与祭祀。想要动一场战争,可不是说打就能打的。
尤其是面对的还是楚国这种顶尖的大国,就更.加不能马虎了。粮草、辎重、军队,所有的东西都要全盘调动。
第一二四章齐桓公伐楚
君策结束了蜀中之行之后,便返回了齐国。虽然说齐桓公称霸之路,在君策的记忆中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现在多了一个自己,谁知道会不会有什么变化。还是坐镇在齐国比较好,万一有什么事,也方便一些。
齐桓公提出来的口号是“尊王攘夷”,实际上就是后世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不完全版本。“尊王攘夷”实际上是两个步骤,先尊王,其次是攘夷。
尊王这一点,齐桓公做的还是相当不错的。带头向王室进贡,让其他的诸侯国也向周王室进贡。可是呢,这诸侯国之中,还是有不把齐国当回事,就是不给周王室纳贡的。
谁?南方的楚国!
当然,以齐国现.在的国力,单独面对楚国,齐桓公也有把握自己能打赢。但齐桓公还是邀请了其他的诸侯国。一方面是害怕自己受到大的损失,面对中原诸国的时候,自己的优势会降低。而这种损失平摊到所有的诸侯国身上,相对应,齐国受到的损失就很小了。
最重要的还是第二个原因,那就是齐桓公想让自己变成事实上的伯侯。自己召集的军队,自己向周王室上的奏表。
再加上自己出动的兵力比其他所有的诸侯国都多,.la[棉花糖]虽然并不能完全的指挥其他诸侯的军队。不过这一点,齐桓公并不放在心上,齐桓公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名分。
让其他的诸侯国,以及天下百姓看到,自己齐桓公指挥着所有的军队,是所有诸侯都认可的伯侯。只要达到这个目的,其他的都可以暂时先放到一边。
齐桓公的目的有人能看透么?当然,聪明人可不仅仅是只有齐国有,其他诸侯国尽有聪明人能看透齐桓公的想法,但是你看透了又能怎么样?难道你还敢不出兵么?齐桓公打着的旗号可是为周王室讨伐不臣,而且也是周王室认可了的。
楚国可以说是大周分封的诸侯国之中最大的,南方沃野大部分都是楚国的领土。当然,这些领土上面人少了一点,野兽多了一点还有一些蛮荒部落。
不过占着这么大的地盘,楚国的实力也是相当不小的。当年殷商残留的五十万大军最终也都留在了楚国,加上几代楚王的经营,实在是不怎么把已经衰弱了的周王室看在眼中。
所以虽然齐桓公带头号召.大家想周王室进贡,楚国上下还是没有理会,认为周王室不能把自己怎么样。
况且……楚国国君是天下唯一一个.自称为王的诸侯,取代周王室的念头,从来都没有断过。加上距离周王室相当远,也就更加不怎么把周王室看在眼中,对于齐桓公号召大家向周王室进贡的事,直接就当齐桓公放了一个屁。
齐桓公正在努力找方法,让天.下人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忠于王室。品德多么的高尚,楚国这样做,不但不生气,反而相当高兴,甚至是感激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