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十七章 质子 下
“则注,此言差矣,”戏志才开始给张涵帮腔,“泰山连绵数百里,自古以来,便有无数山民居于其间,丰则为民,饥则为寇,便是文景之世,泰山贼行劫之事也不时有闻,岂能尽数都剿灭……
张涵微微一笑,目光清冷如水,不见情绪有丝毫波动:
“我令人屯兵黎阳,严守白马津和延津,便是为了防范黑山贼渡过大河……而且,袁绍与公孙瓒各自兴兵讨伐董卓,非是一体……”
点到为止,张涵没有继续说下去,回过头来却说起了安定冀州之事:
“黑山贼人员众多,高达百余万,信黄巾者其实不多,都是我大汉之赤子,今天去作盗贼,实在是为生活所迫,难以维持生计,才不得不出此下策。
冀州土地肥沃,幅员辽阔,若减免税赋,废除徭役,安顿区区百万之众,应该不算是什么困难事。时日稍久,百姓必弃贼而归……”
将军挥十万之众西来,不知有什么良策可以平定贼寇州?”
酒过三旬,菜过五味,骑都尉沮授率先向张涵提出了问题。沮授的疑问,也是冀州人的疑问,大家都留神倾听,巨大的营帐中为之一静。
“哦,冀州的贼寇主要是黑山贼、张杨的河内乱军和匈奴单于淤夫罗,这三股力量横行于河内郡和东郡之间……”
张涵知道,自己的回答将会决定冀州人支持与否,便有意说的梢慢些儿,小心选择措辞,“贼寇虽众,但黑山贼战里不强,贼势大起,皆得力于张杨的河内乱军和匈奴单于淤夫罗,所以,想要平定贼寇,就要从这两支军队着手。
两军在冀州都份属客军,补充不易,破之不难。
屯兵黎阳是为了防黑山贼,那断绝粮草想必是希望袁绍能破釜沉舟了,沮授满怀恶意地想,至于分化瓦解公孙瓒,也就那几种手段,沮授也不多问,张涵说安定冀州,他便也说此事:
“将军便是以此策平泰山贼的吧?”
“正是!”
“可是,将军,泰山贼至今未定……”
“……”这个问题很刁钻,泰山贼未定有很多原因,张涵一时不知改如何解说。
而且,冀州北有公孙瓒兴兵数万,南有袁绍统兵甚众,若是上下同心,剿灭贼寇易如反掌……”
听张涵这么说,沮授不由虎躯一震,轻轻咳嗽一声,避开了张涵的目光。
“袁绍统兵河内,历时一年多,兵精粮足。我已命人传下令去,命令袁绍、公孙瓒就近剿灭黑山贼。同时,在黎阳和信都屯兵,以协助两军配合作战……”
张涵的话说的很明白。张英等兵临黎阳,便是为了帮助袁绍尽力剿灭黑山贼了,使韩馥断了袁绍的粮草,也是为了让他破釜沉舟之意。换句话说,袁绍在河内折腾了一年多,师老无功,士气不高,又缺乏粮草,只要拖延下去,袁军肯定是坚持不了多久的。
“黑山贼四处流窜,如若是袁绍渡河北上,公孙瓒讨贼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