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三十六章 垦荒者
田满可不止是认识几个大字,他上学堂时已经是四五岁了,年纪是大了点儿,但他学习刻苦,少说也识得千把字,能通读一些简单的文告,算是半个读书人了。私下里,田老二也颇以儿子为傲。不过,他嘴上可从来不会承认这一点。细说起来,田老二也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识得几个大字的。
“怎么?”田满不服气。
“满儿,你真是读书读傻了,种田能挣几个钱?那百亩田地就算都是上好的肥田,亩产七八石谷子,你又能卖出去多少钱?”
亩产七八石谷子,在军屯里也是高产量了。但是,一石谷子拉到集市去卖,也就是三十钱上下,再去了运费、市租和人工,也就合2526钱,一亩地能卖出2oo,就算是极限了。
这点子帐都算过好多遍了,田满一转眼就反应过来了:
平元年年底,张涵整顿青州军,淘汰老弱,为了安置汰者,遂成立了军屯。全//本\小//说\网时间如水,转瞬即逝,一晃已有两年之久。军屯既有地方性——以生产粮食为目的,但军屯同时也是军队编制,具备了相当的保密基础,张涵调集了大批种田好手,在此广泛应用了成熟的农业技术,军屯随之成长为财政收入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由于历史原因,也由于大河的影响,在相当一段时期,青州的防御重心在西部的平原郡。因此,军屯起初的地点便选在了平原郡。这和冀州的军屯选在中山国、常山国这种危险地域,是一个道理。
平原城的附近,也设有这么一座军屯——三屯。三是它的军队编号。像所有的军屯一样,三屯的村垒被设置在临近水源、居高临下的向阳之地。近处是田地,远处是丘陵,再远出的树林一直蔓延到小山丘上。
秋收过后,粮食都已经收割完毕,秸杆也被切碎了,或为饲料,或与牲畜的粪便一起,被投入到沼气池中。田地被重新翻过,随便种植了些儿綠豆﹑小豆﹑芝麻﹑子什么的,以求肥田。到了十月,田地里有是一片绿茵茵的,与远处丘陵上的交相辉映。
挥舞着镰刀,在大片丛中忙碌了半天,田老二直起身来喘口气,远近一片绿茵,犹如花花绿绿的毛毡,厚厚的铺在地上。这也不算什么,听去过琅邪的人说,那里的丘陵上,遍地都是,要不,就是大片大片的树林。那里平地很少,到处都是丘陵,一眼望去,简直是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
“爹,您是说种?”
“那是!一亩三亩田,两亩田就可以喂上一口猪,一口猪怎么还不卖上1ooo钱,比种粮划算多啦次,便可以收割四五年……”
“……”
田满眨眨眼睛,养猪一般用不上两亩田,可就算一年养五十头猪,那也是五万钱,田满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爹,那屯里怎么不种……”
“快干活!干活慢点不怕,别老歇着,满儿,以后就要靠你自己了,你要记着,活干完了再歇息……”
田老二一转身,正好看到儿子田满站在山坡上,不知在看什么,似乎有一会儿,不由大声念了几句。
“知道了,爹!”田满边应着,边嘀咕着,“二十亩田,有三十斤籽还不够呀,割这么些做什么……”
“你这小子,别看管大人到处办学堂,让你会写了几个大字,论见识,你还差的远呐!”
田满的小声嘀咕,都被轻风悄悄传递到了田老二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