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自奠基有成,不光是经脉骨骼生了大变化,就是一惯的沉郁心情也得到了很大的缓解,这倒不是减少了对莺美的情思,而是把她藏在了心底的更深处,自已确应把更大的精力放在振兴这个民族上,而不是为情所困、一味的沉沦,不然莺美知晓的话,只会鄙视自已吧,却要做出一番更大的做为来,坚信莺美异日必归!
渐渐的衙内脸上又有了那种风轻云淡的笑容,但他眼底的忧郁之色却未能尽去,看在紫珏玲珑眼中,却道衙内是‘强作欢颜’吧,其实他的心还是苦的,小姐一日不出现在衙内身边,衙内一日不能完全恢复!
一路陪衙内来到汴梁的公孙胜,仅歇了一日便又踏上了新程,这一次公孙胜去的是建康,衙内给他的任务是:广结江南地境上的豪杰壮士,在建康府附近建立‘聚贤山庄’,先一步铺开民间野路,石秀也于年内在建康府设立‘南北舟事江南司’,兴办造船制舟厂,用一年时间把北路的造船基地搬到江南来,这是战略目标。
“衙内,这幢府宅却也有些规模,只怕不是一般人住得起的吧?却是空荡荡的只有我三个人。”
安敬笑了笑,“明日你两人去买几个来,汴梁商市却有卖波斯奴的,个个能歌善舞又会侍候人”
这些日子安敬和父亲又讨论了入学的问题,本来安敬想去天下各州逛逛,并结天下豪杰异士,可屈指数数距离明年春闱没几个日子了,若走的远了再返京也非一日可抵,父亲却说不若直接入京师太学好了
历朝历代朝廷都设国学,按宋律,国子监只招收七品官员以上子弟,说起来安敬刚刚达标,不过在熙宁4年王安石在太学实施‘三舍法’之后,国子监就成了名存亡的‘贵族学府’(非官员子弟不录),而太学却是面向庶民的,三舍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依照学生的学业进修,通过考核再依次升舍,外舍升内舍,内舍升上舍,各有定员;崇宁年,宋朝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兴学,这次是蔡京主持的,在州县普遍设学,各地都实施三舍法,县学生可升入州学,州学生可贡入太学,至此,大宋朝才算有了更完善的学术设施
这次预以学校取代科举,但后来蔡京罢相,科举制复用,如今蔡京复相后,便成了三舍法与科举制并行的形势,并置书学、画学、算学、武学等科目,每年上舍生须经礼部试法,次年皇帝主持殿试,赐三十几名上舍及第(等同进士),直到宣和三年(1121年)才完全恢复了科举制,只是太学仍保留了崇宁年的订制。
可以说每年太学上舍生中要出三四十名当官的,与上舍限额二百名学生的比例来看却是录用率很高的。
安贞的意思是让安敬去太学接触一下那个氛围,与日后也是有好处的,必竟大宋朝一批年轻的新锐都集中在太学,至于年龄上也没有什么限制,有的人四十岁才进士及第,却应了一句名言:活到老,学到老!
公孙胜上趟来东京图谋轰天雷凌振时捎带置下这偌大宅院,前后却有两进,也算是富绅级的商甲才住的起的,计有房间二十二处,当然,比起达官显贵的大宅子,只怕这里就是个鸡窝,衙内的意思就是有个落脚处。
ps:求推荐票、收藏,请兄弟们支持!
谢谢!
第五十一章入京2
政和三年,十月十一,徽宗册封中宫内侍都知花蕊为婉容(嫔,从一品;次于贵妃、淑妃、德妃、贤妃)。
刚刚入京的安敬就听到了这个消息,心下不竟苦笑了,数月前给这个女人拦在开德行宫桃林,跪求欢情,却把自已心爱的莺美给搞跑了,细思量却不知要恨她还是怨她,但纸里终须是包不住火的,迟一天露馅吧。
只是这个女人如今独立了,自已却多担了一份心思,她却是知晓自已和皇后秘情的,若某天揭露出来,就怕自已真的要上梁山了,不过她应该是个聪明女人,不会傻的自毁前途吧?另说在朝中她也没有强援。
另外一件让安敬闹心的事却是郑皇后和郑居中并没有按照自已给他们提供的计划达成目的,否则这一刻那童贯也不会安安生生的还坐在枢秘使的位子上,现在看来这潭水却是深的很,而且相当的混浊不堪呐
东京是当时大宋朝最繁荣的大城会,就是放到世界上也屈一指的,辖境人口百万有余,走在街上车水马龙的,足以叫人望而兴叹,虽则没有现代城市的那种高度达,但能身临其境的品味‘清明上河图’的盛景却是一个千年不遇的良机,很显然,不是穿越者没可能享受这份荣殊,所以衙内此刻的心情也十分的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