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不光要服我。凡我指了哪一个主持大事,你等必要听之,服的是规矩。不是人,如此才可长久!”
又谈了一些,赶上啸风口主事的石勇赶来了,兜头先给衙内做礼,这个粗人也给磨细了,整日蹲在啸风口监工监事,丝毫不敢怠慢,衙内又与他说了一些话,至此便定下了,由耿忠、石宝两个人统乐寿商事!
“耿忠,另派西去舟事人等给石三郎传话,隆德府的凌振早日南下建康建新的火药作坊、筹办治铁局等也离不开他,那边再挑一个得力的主持便可,另,隆德府那件大事若办完,着三郎入京与我相会即可,高宠他们也不须回乐寿了,事了之后化整为零,都扮做南下商贩去建康安置”衙内又交待了这趟收服了河北玉麒麟卢俊义的事,并让他主持马事,还在河北地招兵买马,一切齐当也先下建康府去筹场牧场。
众人听着心里越是兴奋,李俊又道:“小人有一事,却要与衙内细说,前几趟买卖经由郓州梁山。和那里一伙人干了一仗,不打不成交,他知我等势大,后来交好,我便没深计较,这些人。衙内要不要收?”
衙内略一沉思,微微摇头。“暂时让他们先折腾吧,我只怕人多嘴杂,坏了大事,徐徐图之便可,山东郓州地面又没有我等势力。只等这趟大名府的事办了,我或许去山东走一趟。看能不能有些收获
“明日启程下大名府,最后一趟搬运由李俊主持、李立、童威、童猛协助,张横、张顺兄弟随我去大名府做另一桩买卖,孟康你也下江南吧,尽快把新的造船厂完善。在长江边选下好地势建立仓储、作坊;此间事日后交由耿忠都头全权打理,造船厂改为舟事补修站。还有啸风口煤业,耿忠你都主持,这边给你留下五十个兄弟,我父亲离开后尚不知郑仕元如何安置乐寿县衙之事,若容得下我这些买卖,上下打点一些也无妨,若欺我太甚,耿忠你便谋策一番说着做了个刀斩的手势,这伙人就喜欢衙内办事的做风。
耿忠起身抱拳,朝衙内沉声道:“衙内且请安心,耿忠必将一切打理妥当了,绝不丢了衙内颜面便是。”
安敬摆手又让他坐了。“江南建康府日后便是我等基业所在,你等家小全数迁移过去了吧?”
“回衙内的话,家属等上一趟便全数迁去了建康”李俊兴奋的答了话,其它的人也都一脸兴冲冲色彩。
“嗯。甚好”如此便没有后顾之忧,我等做大事,也不能不顾家在建康我要新办武学。你等若要日后象高宠、石宝等人领军,须入学堂精熟武略战策,若无此心,眼前这些买卖你自由你们来照料。”
其实衙内对梁山上一堆好汉也不是都有兴趣,而且象晃盖、宋江、吴用这些人都有心计,不好打交道,另说。旧年时,这伙人未便折腾开了,梁山现在还在白衣秀士王伦手上吧?没了林冲雪夜上梁山,不知以后谁杀这王伦了?再就是没有生辰纲这一节的话晃盖等人也未必上得了梁山,而此时宋江还在郓城当押司。
而衙内去山东走一遭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提前结识晃盖又或宋江,他压根就不想搭理这两个人,日后山东还要靠他们去闹呢,自己早早搭了他们却不是好事,若说衙内心里还有几个想收揽的人才,那便是独龙岗祝家庄的教头杂廷玉、青风塞的小李广花荣。曾头市的史文恭他们几个了,前两个有可能,花荣难些。
此外衙内更关注另一个沦落在青州的千古名人,她便是李清照易安居士,她家公公赵挺之曾是宰相,大观年蔡京复相,赵挺之罢为佑神观使。不久就去世了,他最小的儿子赵明诚也给贬出京城,携妻居青州。
史载,李易安在青州十年,也是她生活的最快乐平静的十年,之后赵明诚露出胆小贪怕死的本相,叫李易安大失所望,都不敢相信与自已生活了十多年的丈夫竟是这么个懦弱男人。以至过乌江时,她作下了脍炙千古的名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可她丈夫却在危难时丢了她跑了。
李易安惜为女儿身,若是男儿必是条铁骨铮铮的猛汉,金兵南下时,她以诗励志,叙尽胸臆中漏*点,正如她诗中所叙那般:九万里风鹏正举,易安女亦想击水三千里想着这些,衙内心忖:易安,我必得你。
说到这里,大伙全站了起来。谁不想领军?和做买卖相较,领军更有出息才是,他们虽是一撮粗人。但也瞅集衙内所图必大,张顺先开口,“衙内,我等皆是粗人,便是有心去学,也识不得几个大字啊。”
这话说到众人心坎了,李立道:“是啊衙内,彼等皆是草莽出身,未念过书识过字,但却想领军。”
“俺也想领军。衙内,童威、童猛两个粗汉子也急了,一个个。涨红了脸表态,眼瞪的铜铃般大。
“都坐,都坐,衙内笑着叫他们坐了,才道:“你等字不须识的多了。操军演武自有人教你们。只须牢牢记住了便可,一天记不住两天,两天不行两个月,我不信你们记不住,只待武院办起,你们轮流进去学习,还是那句老话,跟我干的,必听我号令,军纪尤要严明。谁若触犯,也休怪本衙内认不得人!”
众人皆知衙内律法严明。他不在时高宠、石秀都要求之严,“衙内心安,我等无不服衙内,不敢违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