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御史台:御史中承俞栗;翰林院:承旨张邦昌;学士:蔡攸、何执中、蔡居厚、郑居中;
张商英复起后,李恪非又是头一个去恭贺他的,当下说起自己准姑爷前几日曾问自己那个事,张商英忙追问他姑爷是哪个?他便说是恩科状元、翰林侍读安文恭,又说这些日子牵侍圣上左右,正能说些话。
张商英想起赵估微服至府。只带了安衙内一个人,至此也就知晓自已复出原来真是受了安衙内之荐。
如今六部权重了,各部除了尚书,群吏猛争左右侍郎之位,六部之重又以吏部为,而吏部尚书何执中曾与商英有隙,而商英不欲何执中独掌吏部大权,故荐礼部员外郎李恪非入吏部出任左侍郎(第一副职)。
何执中本欲拉拢郑居中抵御张商英的擅越,哪知郑居中这一遭竟赞承张商英的保荐,其实郑居中也无奈。之前靖国夫人关照过他了。只说李恪非属“后系。吏员,郑居中自不敢因一已之私而违背郑皇后心意。
李清照也为自己这么快就成了安家的准媳妇感觉羞涩,衙内要的好手段,回京没多少日子就折腾出了情由,不光他自己成了恩科状元、翰林侍读;把新准岳丈李恪非都弄到了吏部左侍郎的个职上去,其实衙内更懂的他迎奉皇上心意,他能更精细的揣度出赵估心里想什么,是以能把张商英搞出来坐阵仕林尊。
又想到自家女婿用人之际,便荐他前来。
而关胜也闻得衙内大名,更知这衙内背后有好靠山,跟着必然后贵,要比窝在小小蒲城有出息的多。
“蒲县关胜给衙内见礼。久仰衙内盛名,今得呼延相公荐举。故入”
相公一说是民间对一干权重官吏的尊称。呼延庆是河东路经略安抚副使,也堪当“相公,这一称谓。就算不堪当,下面的人要恭维。非这么称呼。谁也没甚的法子不是?主要呼家将还是威名久著的世家。
“原来是蒲县关胜,哈小可曾与博州两位团练使单廷姥、魏定国聚月余,他二人也曾在蒲城履任,多与足下相见,只说大刀关胜武勇过人,精通兵书战策,不想受我准岳丈信引来此相见,幸甚!”
最痛苦的是蔡攸。他本是使相之位的赫赫权臣,如今没了实授,仅安抚了个翰林学士,他再次入宫,
七月中旬,政事堂、枢密院新置完善,朝廷诏告天下,位列政事堂,皆为宰辅,三省长官为政事堂常员,行宰辅之实;六部尚书、御史中承、翰林院承旨,皆领参知政事衔,亦为政事堂常员。翰林学士可兼领参知政事衔,非常员”枢密院左、右军使,副军使若干,枢密都承旨(总领院务)员。副都承旨2员(一领东、西房务、一领南、北房务),京、东、西、南、北房承旨各,员(分领京、东、西、南、北四境军务),京、东、西、南、北房副承旨缸员(协办京、东、西、南、北境军务),诸房若干,不细列,,
政和四东阴历七月十六,微宗时期最大一次官制改置案出台,宰辅大员进行调整,列政事堂官员如下:
三省长官:门下侍郎张商英、中门侍郎王鞘、尚书左承候蒙、尚书右承李邦彦;
六部尚书:吏部尚书何执中、户部尚书刘暑、礼部尚书蔡攸、兵部尚书童贯、刑部尚书蔡居厚、工部尚书刘正夫;(蔡攸最终任礼部尚书,还是靠他老婆朱氏又一次秘密入宫使尽了浑身算数侍候皇帝得来的)。
关胜也认得单魏二人,忙谦逊几句,当下就随衙内入了厅堂落坐,两个人聊的甚欢,夜宴时,衙内着人叫来了燕青、时迁,又给关胜引见,莺美、霸王娇也都陪坐,这番算把关胜拢定了,衙内也不会一开始就和他说什么大计,日后他自看得清大势,这个人物自己要带到建康去,以防将来事变他投在别人阵营。
次日,衙内领了关胜去见宋挥,然后由宋挥出面,替关胜安排新职,目的地就是江南建康府了。
又两日。张商英出任门下侍郎一事轰动了朝野。政事堂一众大佬都跌了下巴,任谁也想不到张商英能复出,而老张复出的第一桩人事议案上就保荐了李恪非,此人一直在朝中为官,只因与赵挺之是儿女亲家,故受蔡京排挤,结果多年窝在礼部未得升迁,政和初,张商英罢相。离京时李恪非在十里亭为其钱行,这些年也常有书信来往,算是私交不差的。前几日李清照返家探父。言明处境,李恪非不胜喘嘘,替女神伤。
哪知李清照回了家的第二日,安衙内就到访了,还直接向李恪非求亲,李恪非便知女儿一路得衙内眷顾,只怕早有了私情,当下也就龙川丁。那夜在李府吃酒时,衙内询问准岳丈李恪非,朝中渊圳老望众?
李恪在心下数了数。就道出了张商英,事实上张商英罢相时太学生们也曾闹腾过,但没甚结果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