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呀!国公不吃我的卒子?”
夏浔道:“忍得忍上忍,方成人上人。一枚小卒,何须计较!”
朱高炽道:“母后,双屿之事,还没有查个水落石出,而杨旭已然关进诏狱,而诏狱这种地方……儿臣担心,会出现屈打成招的事来。母后,杨旭曾数次救我全家性命,于父皇的千秋大业,更有莫大功劳。以儿臣想来,就算杨旭身居高位后有些骄横放纵,想来也不过是走私几船货物,谋些蝇头小利,纵容双屿卫官兵勾结倭寇,犯边掳掠的事是绝不可能的,咱一家都受过他活命之恩,法理不外乎人情,儿臣岂能袖手旁观,坐视不理?”
徐皇后叹了口气道:“你这孩子,仁厚是好事,不过……再说,后宫不得干政,娘不便对你父皇开口啊,你父皇虽不会怪我,可是此例一破,贻害无穷……”
朱高炽道:“母后,儿臣总觉得,其中必有隐情。儿臣听说,陈瑛纪纲奉旨问话时,杨旭曾言自有苦衷,但是只能对父皇一人言明。而父皇正在气头上,只以为杨旭要挟恩救赦,故而坚持不见。母后,你也知道父皇脾气,一旦决定了的事,九牛不回。母后不宜干政,儿臣自然明白,那么,只劝父皇见见杨旭,全了故人之意,这个理由如何呢?母后不必直接影响父皇的决定,只要给杨旭一个机会,如果他确有冤屈,必然向父皇申诉!”
徐皇后沉吟片刻,轻轻叹了口气:“杨旭与我家有恩,娘亲如何不记得?只是私恩再重,不没公法呀。也罢,娘就破例一回,劝劝你爹。”
朱高炽欣喜不已,连忙躬身一揖道:“儿臣谢过母后!”
此前准备的人证、物证,有些甚么疏漏破绽,也正好趁此机会一一补全。
※※※※※※※
“被造反”的许浒、任聚鹰被押到京城了,各方面势力的注意力暂时又从杨旭身上转移到了他们的身上,毕竟他们才是一切的根源,只不过,没有人认为他们还能翻案了,大家所要等着,仅仅是一个确定的结果罢了。
“有什么事,非得见了朕才能说?”
朱棣刚刚听到夏浔的要求时,气就不打一处来,愤然挥手道:“恃功自傲!见了朕,要以几番救命之恩求俺赦免么?公是公,私是私,他的功劳,俺已经以世袭国公的爵位还报了!贪脏枉法,纵兵为匪,害俺万千百姓猪狗般被人屠戮,俺饶得了他,国法饶不了他!”
第486章下不为例
一处房间,只有一处裱糊着白纸的窗户,窗上贴着福字和窗花,过年的气氛还没有完全消去。
阳光正照在窗户上,透过窗纸再映进室内,光线柔和了许多。一张简陋的木床,床上放着被褥,床前不远有一张方桌,方桌上摆着一张棋盘,旁边还有猪头肉、卤豆府、炒黄豆等几样下酒的小菜,一边一只细瓷杯子,杯里盛着清澈的酒液。
桌子两边各坐了一人,右边那个是纪纲,他趴在棋盘上端详了半天,兴冲冲地拿起一枚小卒,推过了界河,喊道:“拱卒!国公,我这一步可是暗伏杀机呀!”
桌子对面,正是夏浔,夏浔微微一笑,拈起马来后撤了一步,说道:“跳马!”
朱棣指向陈瑛和纪纲:“你们,会同五军都督府,速速查明双屿卫通倭一案。”
杨旭既然关进诏狱,那就是皇帝要亲自过问的案子了,锦衣卫是有权越过都察院、刑部、大理寺这三司独自司法的,所以朱棣又单独转向纪纲,吩咐道:“你那边,把杨旭的案子给我查个清清楚楚!朕不是恩将仇报之人,死,也要叫他死个心服口服!”
“臣遵旨!”
坤宁宫里,朱高炽和张氏带着儿子正来给母后问安。张氏带着儿子在大殿玩耍,而朱高炽则和母亲到了侧殿。
徐皇后严肃地道:“高炽,这时还想救杨旭,殊为不智。你知道……涉入过深的话,恐怕连你也要受到牵累。那杨旭自己已认了罪,我们还能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