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闻名已久,只是未曾相见。”
“这位太白先生据言会在骊山多呆一段时日,长安暑气极盛,还是骊山清凉。”
“哦……”
两人一边聊,叶畅一边跟着那水夫到了河边,水夫呼了一声,顿时有艘船从河边停着的数艘小船中过来,船夫赤着上身,露出青铜一般的肌肉,汗如珍珠,便将船撑到了叶畅身前。
“郎君只管上船,郎君一人一马过河,人是三文,马是五文,共需八文钱。”那拉客的水夫道:“我们这边都是做正经生意的,绝不坑骗郎君!”
“郎君放心,象郎君这样的士子,小人可接待得多了,前些时日,便有一个兴高采烈昂扬西去者,一边乘舟一边大叫‘我辈岂是蓬篙人’……”
叶畅闻得此语心中一动:“有些语者,必是姓李吧?”
“咦,郎君如何得知?”
“此人莫非名白,字太白者是也?”
“正是,正是,此人自称正是李太白。”那人笑道:“小人与他同行渡河,听得他一路长啸高唱,可谓踌躇满志,想来是要进京城大用。”
叶畅看着那小小的船,又看了看自己和马,头皮顿时有些发麻。
这船看上去装不了几个人,而且船底还有积水,让叶畅怀疑,自己连人带马上了船之后,是不是就会将船压沉。他再看了看其余人的船,也都是这般模样。
看来是没有选择的余地了……不过,现在的造船技术竟然这么差劲,河道海路的作用必受限制,若是能在造船上有所革新,亦是一条好路。
“呵呵,这倒是巧了,不曾想,他竟然就在我之前入京,或许此次于京城中,也可以见到他。”
叶畅难得地觉得心情愉快了些。
因为爱好古典文化的缘故,他对于在历史上留下诗仙鼎鼎大名的李白,还是相当熟悉的。此时李白已经年过四十,却仍然不得志,与吴道士隐居。得到这位道士举荐,他才收到李隆基李三郎的邀请,开始进京。
但叶畅并不知,李白此次进京,比历史上入长安要提前了三个月。
“郎君认识这位太白先生?”那水夫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