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论诗造诣,这三首加起来,未必能抵得上李颀那一首千古名篇,但论及其应景契合,却又有过之了。
人人都知道,叶畅说是三首纪念昭君之诗,实际上却是借汉讽唐,刺如今和亲之策。
叶畅一有诗作,便假托梦中所见,这几乎都成为众所周知的事情了。
方才他还说了那么严重的事情,紧接着便又开始大扯他的梦境,众人实在有些哭笑不得。
便是张旭,也不禁摇头:叶畅终究是年轻,性子太过跳脱。
不过这“梦中所见”四字一出,却让雅间中压抑紧张的气氛淡去了好些。
叶畅面带微笑,徐徐说道:“却是某梦中魂游北地,经瀚海戈壁,过阴山之时,见一石壁,壁上有纤纤指痕,旁有文字,书‘昭君出塞之时所留指印’十字。”
在座者皆是聪明人,其中熟读史书的,还从叶畅的暗示中得出了结论:战争,唯有改朝换代的战争,才能消灭过剩的人口。
想到那个结果,众人就不寒而粟。
好一会儿,张旭才勉强笑道:“原是说边事,叶十一如何扯到了这人口增殖与前汉兴亡之事了……喝酒,喝酒!”
众人应付似的举杯,却个个都觉得难以下咽。
王昌龄忍耐不住,放下杯后又问道:“十一郎必不放无的之矢,从边疆之事,说到人口——莫非十一郎是想以战事限制人口?”
众人莞尔,昭君出塞,有没有经过阴山,谁知道呢。
“这十字之侧,乃是诗三首。其一题为《阴山昭君手迹》,诗如此:一拓纤痕更不收,翠微苍藓几经秋。谁陈帝子和番策,我是男儿为国羞。寒雨洗来香已尽,澹烟笼著恨长留。可怜黑水知人意,旁与吞声未忍休。”
“其二题为《代昭君致意》:金钗坠地鬓堆云,自别朝阳帝岂闻。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
“其三题为《汉昭君手痕》: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当叶畅第一首中“谁陈帝子和番策,我是男儿为国羞”出来时,在座诸人,不禁个个面红耳赤。第二首中“遣妆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出来时,各人情不自禁咬牙切齿。第三首“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一出,那边李俊兰便以袖掩面,待“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出后,她更是失声哭了一句,然后起身退席。
“非也,以战事消灭本国人口,乃外忍内残之策,非不得矣,绝不可行。”叶畅说到这里,摇了摇头:“某虽不才,却不会出此绝户之计。罢了,罢了,不扫诸位之兴,还是回到边事来——某亦有一诗,愿请诸君品评。”
诗人谈到最后,自然还是要绕到诗上来,不过方才叶畅所言太过惊人,众人应者不免寥寥。
叶畅胸中早有成竹,看着众人,乃缓缓说道:“此诗乃某梦中所见……”
众人顿时哑然。
第154章我是男儿为国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