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同志相求志自同,岂容当面失英雄。
秉铨谁是怜才者,不及当年盗贼公。
这段记载,不惟是诗写得不好,而且其论其述,远离了阳明先生的道之本义,让我们距离终极智慧越来越远。
那么,这段问话到底隐含着什么意义呢?
条条大道通智慧
然后所有的官兵齐声呐喊:贼巢破了,杀贼啊,杀啊!
贼首谢志珊眼看这情形,只能是哀叹一声,束手就擒。
遇到阳明先生,真是没咒可念啊。
逮到贼首谢志珊后,阳明先生与他有过一段亲切的谈话,这段话,是任何一本研究阳明先生的书都要引用的。所以我们也非要引用不可:
先生奉新奏准事例,即命于辕门枭首。临刑,先生问曰:汝一介小民,何得聚众如此之多?
阳明先生与谢志珊的对话,实际上是他与乔白岩对话的继续。
乔白岩,当时的一名省部级领导干部,他被任命为南京礼部尚书,临上任前来找阳明先生聊天问道。
阳明先生说:学贵专!
志珊曰:此事亦非容易。某平日见世上有好汉,决不肯轻易放过,必多方钩致,与为相识,或纵其饮,或周其乏。待其感德,然后吐实告之,无不乐从矣。负千筋气力者五十余人,今俱被杀。束手就缚,乃明天子之洪福也。又何尤哉?
因瞑目受刑。
先生他日述此事于门人曰:吾儒一生求朋友之益,亦当如此。
后人论此语:不但学者求朋友当如此,虽吏部尚书为天下求才,亦当如此。
有诗四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