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7章
这让雨果不由开始再次思考,约翰真的是依靠自己的理智就战胜了病魔吗?在约翰发病到病愈的这个过程里,他自己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他的妻子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他的亲朋好友、大学同事又成为什么样的角色?
任何观看过“美丽心灵”这部电影的人都会对艾丽西亚和约翰的爱情故事感动不已,约翰的痊愈几乎可以称之为是一个“爱的奇迹”,但雨果真正深入了解之后,却发现事实远远不是如此。(
艾丽西亚在约翰发病的数年之后,就选择了离婚。当然,不能因为这件事就否定艾丽西亚的努力,此后艾丽西亚依靠自己微薄的薪水,始终留在约翰身边,悉心照顾。三十年,艾丽西亚足足在约翰身边停留了超过三十年,这一份情感——无论是爱情、是友情、还是亲情,都值得赞叹。
这一点,雨果在“名利场”的专访上就已经阅读到了。雨果认为,这不是爱情,却胜过爱情。
可事实上,“名利场”还有许多没有挖掘出来的故事。约翰在大学期间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花花公子,当时的他“就像天神一样英俊”,身高修长、身材匀称,还有一张英国贵族的英俊容貌。
这个现实世界一直在标榜着自己是“正常的”、“理性的”,但欧洲大陆的连绵战火却让精神病院看起来像是世外桃源。
残酷血腥的现实究竟是让人类变得更加理性还是更加疯狂?人们总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某部分人宣判“你是疯子”,但事实上,疯狂与理智的界线已经成为了社会强权的体现:偏离了所谓社会主流轨道的,就是疯子;而循规蹈矩、安分守己的,则是正常。这是“楚门的世界”,也是“美国美人”,更是约翰-纳什的一生。
当人们迫不及待地宣判约翰是一个疯子时,何尝不是主流社会对小众群体的迫害。当然,也许约翰的神秘幻觉和胡言乱语却是让人胆怯和恐惧,但冷战的铁幕落下之后,人们却发现,当初约翰的那些“疯狂言论”却更像是先知的预言,而人们对未知、对不确定的恐惧,却为约翰贴上了“疯子”的标签。
第2071章无从下手
约翰对于世界格局的胡言乱语、对于冷战的预测、对于战争迫害的预言,在后来都被证明了是真实的,而约翰的恐惧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体验,更是整个时代集体潜意识里的恐惧和担忧。strong>/strong>而约翰被人们认为是疯子,被强行注入胰岛素进入昏迷状态,也许就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之下极权主义对个人良知的迫害。
他在二十五岁时就和一名护士埃莉诺坠入了爱河,并且有了一个私生子;后来他才遇到了艾丽西亚,当时艾丽西亚是他的学生,而她一直十分崇拜约翰,经过一番心计,她赢得了他的倾心,两个人暗度陈仓;约莫一年之后,埃莉诺发现了约翰和艾丽西亚的私情,这让埃莉诺怒火中烧,将事情告诉了约翰的父亲,老纳什处于私生子的考量,督促约翰和埃莉诺结婚,但约翰的朋友都极力反对,认为埃莉诺和约翰悬殊太大。
不久后,老纳什去世,而后,约翰就离开了埃莉诺,和艾丽西亚走到了一起,两个人顺利成婚。
约翰-纳什被欧洲遣送回美国时,他认为自己像是奴隶一样被束缚在船只之上。当这艘奴隶船在汪洋大海之上恣意漂泊时,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则在他的毕业论文“疯癫与文明”之中为它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哲学意义我的左手里有一个帝国最新章节。
如果疯子不仅仅是疯子,而是揭露了这个社会根本弊病的智者,那么他们只能被送上愚人船,顺水飘向不可知的远方。古老的河流赋予了船只神秘性,疯子被神圣化地隔离起来,然后作为社会制度的祭品杀鸡儆猴。
阅读完约翰的传记、关于博弈论的相关文献、访谈纪录片等诸多资料,雨果却意识到,约翰的一生其实就是“飞越疯人院”里的麦克墨菲。社会残暴而冷血地剥脱了这些社会异类反抗和发声的权利,以冰冷刺骨的残忍手段进行压制,甚至不惜掐灭他们的人性——就好像“飞越疯人院”的结局一般,麦克墨菲被割掉了脑干,变成了一具真正的行尸走肉。
雨果原本以为约翰不是麦克墨菲,他们所追求的东西并不一样:约翰渴望的是数学灵感,而麦克墨菲渴望的是拥抱自由和反抗强权。可是真正深入了解之后,雨果才意识到,其实从本质上来说,这两个人却有着共同之处。
只是,幸运的是,约翰等到了属于他的光明,而麦克墨菲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