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见驾
胡惟庸皱眉,而后瞥了李善长一眼:“李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李善长打断他:“子中啊,我知道你的意思,你希望老夫多干几年,免得老夫这左丞相的位置,教别人抢了去,你还年轻,资历尚浅,现在只是参知政事,没办法一下子替代老夫……”
胡惟庸忙道:“李公何出此言?”
李善长苦笑道:“你是聪明人,可你的心太大了,等你到了老夫这个年纪,就会知道,人既要思进,思变,可人活在世上,最紧要的是能思退。这乡试的事,老夫不关心,也不愿关心,朝中的事也一样,老夫已经上了几道奏疏了,就希望陛下能够恩准,教老夫告老还乡……”
胡惟庸痛心地道:“可是李公,这中书省,还有这朝中,多少人都指着您……李公若退,更有多少人,指着李公退下之后弹冠相庆呢?我们都是蒙李公厚爱,才有今日,我倒无妨,可许多人……难道李公也不管不顾吗?”
可以说,假若皇帝对军政事务有兴趣的话,当然可以插手一下天下的事务。
而如果皇帝对此没有兴趣,那么,整個中书省也可以自行运转。
在左丞相的公房里,李善长坐在太师椅上,他身子佝偻着,脸色显得满是沧桑,身上的大红麒麟衣,松松垮垮,像是他的骨架子,完全撑不起这一身官衣一般。
“李公,乡试的榜文送来了,此次共计中了一百七十九名举人,事情总算是尘埃落定,教人松了口气。”
说话的乃是胡惟庸。
李善长依旧苦笑,他叹息道:“多余的话,老夫已不想说了,这份奏疏,你呈入宫中吧。”
胡惟庸带着微笑点点头,取了奏疏,走出了公房,他打开了奏疏,细细一看,却见那列在首位上的,赫然是凤阳生员邓健的名字。
胡惟庸毕恭毕敬地将奏疏送到了李善长的手边,随后又脚不沾地的去亲自给李善长斟了一副茶。
“说起来,这一次……似乎还有咱们淮西人中榜……”
他将茶递来的时候,一面笑吟吟地道。
李善长只慵懒地抬了抬眼皮子,居然没有去看奏疏,而是将奏疏搁到了一边的茶几上。
接过了茶盏,却是一声长叹:“子中,老夫老了,年轻人的事,已经不想关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