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充满变数的未来
“无妨的,你姑且一说,我也就姑且一听。这样吧,你就帮着分析一下肃顺、恭亲王这两人吧。”
龙二给李明峰介绍到,这八大臣中,真正掌握权力的是载垣、端华和肃顺三人,其余的不足为虑。
载垣、端华和肃顺都是领‘侍’卫内大臣,手握重兵,权势滔天。载垣和端华更是铁帽子亲王,如今又奉了遗诏为赞镶政务王大臣,所无论是在名头上,还是实权上,都算的上大清真正的顶梁柱。
“我知道领‘侍’卫内大臣乃是正一品,比总督、尚书都要高一截,可是这领‘侍’卫内大臣到底是管理什么的?”李明峰问到。
听了这话,龙二不禁一愣,他万没想到已经做到提督官职的李明峰,竟然连领‘侍’卫内大臣管理什么都不知道。
呆了半响,看李明峰不似作伪,龙二只好说到:“回大人,咱大清朝正一品的武官常设的只有这领‘侍’卫内大臣一职。按律,由上三旗每旗出二人担任,总共六人,负责管理禁军‘侍’卫、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和其他护驾的兵马。”
这人进屋落座之后,李明峰问到:“兄台如何称呼啊。”
这人连忙站了起来,迅速摆手道:“大人莫要如此称呼小的。小的名叫龙二,本是常胜军中的士卒,但是身子不够硬朗,在改组的时候被刷了下来。亏得大人恩典,赏了口饭吃,让小的继续做探子。”
“哦,是常胜军出来的啊!”李明峰点了点头,示意龙二坐下,然后继续说到:“常胜军出来的好,本官颇为信任啊。本官也不看这个情报了,还是你直接介绍一下这几个人吧!”
“是!”龙二恭谨的说:“这八人被封为赞镶政务八大臣,不解内情的都将他八人划归到一体,但哪知实际上他们八个也是各有派系的。”
“哦?愿闻其详。”李明峰感兴趣的说到。
看到李明峰表示理解的点了点头之后,龙二继续说到:“如今挂着领‘侍’卫内大臣衔的只有五人罢了,除了载垣、端华、肃顺三人,还有恭亲王奕和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两人。”
听了这话,李明峰心中不禁惊叹,这载垣、端华、肃顺竟然能和僧王与恭王平起平坐,果然是权势滔天!在惊叹的同时,李明峰心中又是一动。
“既然肃顺等人如此大的权势,那将来投奔他们也未必不可,看来,未来的路还不一定怎么样呢。”李明峰暗暗想到。
想到这,李明峰不禁脱口问到:“龙二,要你看,如果本官要投奔某一个人的话,应该投奔哪个好呢?”
龙二窘迫的说到:“大人说笑了,小的哪敢胡说。”
这龙二是情报组北京分部的负责人,对这些王公的情报十分了解。听到李明峰问,龙二就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
这位八大臣,分别是领‘侍’卫内大臣、怡亲王载垣;领‘侍’卫内大臣、郑亲王端华;领‘侍’卫内大臣、大学士肃顺;御前大臣、一等诚嘉毅勇公景寿。另外四人是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这四个都是军机大臣。
咸丰帝命此八人辅政,也是颇有算计的。其中为首的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大学士肃顺都是皇族,算是代表了爱新觉罗氏辅佐新皇。
杜翰和景寿是受到咸丰帝的信任,而破格赐予的辅政大臣的身份。杜翰的父亲是杜受田,此人是道光、咸丰两朝的名臣,也是咸丰的老师,所以杜翰是受了父亲的遗泽才得以进入军机,咸丰帝驾崩之后更是成为了辅政大臣。景寿虽然无权无势,但是他乃是咸丰帝的妹夫,算是皇亲国戚,也凭借特殊的身份成了辅政大臣。
穆荫、匡源、焦佑瀛三人都是军机大臣,也兼着六部尚书,他三人在辅政大臣中代表了实权派。其中的匡源和焦佑瀛还都是汉人,咸丰此举意在安抚汉臣,以减轻满汉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