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五章 曾国藩
但是朝廷对湘军有所顾忌,所以才迟迟不任命李续宜为伯爵。这次李续宜又擒获了长‘毛’大将李秀成,朝廷就是有意打压,却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无视李续宜的功劳了。
听了曾国华的话,李续宜说道:“六哥可不敢如此说,若要让外人听到,还道是咱们湘军‘逼’着朝廷给封赏呢!”
实际上,如果朝廷这次不给李续宜应有的赏赐,湘军众人十有八九真的会‘逼’着朝廷要封赏。不过,现在可没人敢说这个话,尤其是还当着这许多非湘军派系的将领面前,曾国华等人可不敢直言要给朝廷压力。众人知道这个话题敏感,说到这里也就不继续往下说了。
“李大人,此战还是要由你来做主!”曾国藩将话题转移到了天京之战这个关键‘性’的问题上来。
李明峰是直隶总督,为天下九大总督第一位,而曾国藩好巧不巧的是两江总督,为天下九大总督的第二位,比老李稍稍的矮了那么一头。所以曾国藩才推李明峰出来总管全军。
清代汉人获得王爵的,仅仅几人罢了。也就是清初那几个被称为汉‘奸’的人物,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等人。
除了这几个配合满清***大明王朝的大将之外,大清立国之后,再也没有汉人能获封王爵。
不但是王爵,就是公爵也是极难获得的。即便是满清第一谋士,辅佐四朝,一力建立清初制度的范文程,到死也只是一个侯爵,也没能捞到一个公爵的爵位。
伯爵以上,包括伯爵、侯爵、公爵,都戴红顶子,顶戴上面还镶着珍珠,若论地位,比一品大员还要高几分。所以,多少年来,封爵成了无数官吏心目中的至高目标。
在座的众人,只有曾国藩和李明峰有爵位在身。曾国藩因为筹建湘军有功,再加上其不可取代的地位,朝廷封其为一等毅勇侯。
只不过,李明峰可不会狂妄到,真的以为曾国藩准备放弃战争的领导权。老李心中清楚,曾国藩只不过是在谦让罢了。
李明峰故作震惊的说道:“这不是喧宾夺主了吗?曾公与我同为钦差大臣,不过,我这个钦差是负责剿捻的,您那个钦差是负责剿长‘毛’的。天京之战,只有长‘毛’,没有捻子,当然要由您做主了。
曾公,此战无论如何都要由您指挥,李某愿在您的麾下做一个小卒便可!常胜军上上下下,全凭曾公调遣!”
曾国藩闻言,面现难‘色’,有些尴尬的说道:“这不太好吧?要不咱们两军分头行动吧,不分主次一同攻城,如何?咱们各凭本事,争夺那洪老贼的脑袋怎么样?”
朝廷这次为了让李明峰乖乖的奉命出征剿捻,所以在出征之前,也封李明峰为一等忠勇侯,算作‘激’励。
李续宜听到李明峰说他凭这次活捉李秀成的功劳,至少能封伯爵,心中也十分高兴,但是却还是很谨慎的自称“绝无此心。”
曾国华笑着说道:“续宜,就凭你的出身和功劳,早就该封伯了。这次又擒获了长‘毛’悍将李秀成,这伯爵之封,绝对跑不掉!”
李续宜的哥哥是湘军第一悍将李续宾,此人立功无数,但是却在三河镇兵败被杀,以身殉国。按照常理,这些功劳是要落到他的继承人身上的。李续宾没有儿子,只有李续宜这么一个弟弟,所以按理说,李续宜应该完全继承李续宾的战功。
就凭李续宾的战功,他的弟弟李续宜就是封伯也不为过!而且在加上李续宜征战多年,所立的战功,这伯爵之位,确实应该属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