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辆小名车
贵姐儿听得要带她上京城,喜的蹦蹦跳跳说:“上回收到文龙哥哥和少华哥哥的信,说家里和亲戚的孩子极喜欢叔叔那个木雕的小东西,让我给他们捎一些。前儿又收到一封信,还说道这件事,这回却是说家里来了一位行商,一惯跟了船只往海外卖些特色物品的,一见他们在把玩那些木雕小玩意,也说雕的活灵活现,若能带了出海,没准能卖钱的,又让我捎几样去呢。现下要到京城去,正好把叔叔平日雕的东西拿些去当人情,又省钱又别致。”说着,真去跟郑明业要了许多木雕小东西,准备带上京城去。
一半一半的一行人准备着上京诸事,贵姐儿记起方文龙和唐少华当初回京时,各塞给自己以后见面相认的凭证,忙去取出来看,唐少华的是半片玉佩,方文龙的却是半块印章。贵姐儿想起自己当时随手一搁,也没去细看,现下看看那半片玉佩,出温润的光泽,却是极上等的白玉。至于那半块印章,却是鸡血冻印章,一向是方文龙心爱之物,他也舍得砸成两半?
见贵姐儿抚摩半片玉佩和半块印章,小来初两个双胞胎弟弟跑了过来,凑近了扳下贵姐儿的手腕细看,问道:“小姐姐,这玉佩和印章怎么才一半一半的,是摔坏了吗?”
“不是,是你们小时候也见过的文龙哥哥和少华哥哥送的,双方各执一半,要是见着不认识了,可以凭物相认。”贵姐儿笑着解释,左手印章,右手玉佩,作了一个找到另一半印章和玉佩,拼了上去,然后跟来人相认的动作,把双胞胎引的哈哈笑。
双胞胎笑完仰头问贵姐儿道:“小姐姐,我们两个要是分开了,要不要也砸了玉佩,长大了凭物相认。”
庆氏在里面听得巧娘来了,忙出来叙话,几个女人自是有无限话题可以说。
八月十八,庆氏和唐明山等人终是起程了。马车停在门口时,方文华还跑过来跟贵姐儿道:“贵姐儿,一定要记住我们说的话,等我们长大了回来找你哦!”说着往她手里塞了一件东西,示意她快些收好。
方文龙还没走开,唐少华也上来说道:“贵姐儿,不要忘记我们,若是你长大了,我们还没来找你,你可以到京城找我们。”说着,递过半片玉佩道:“我昨晚把玉佩砸成两半了,这一半给你,将来要是你样子变了,咱们可以凭这半片玉佩相认。”
“你哪里学来的凭玉佩相认的事?”贵姐儿见唐少华郑重其事,忙接过他的玉佩,笑着说:“好好一块玉佩,你说砸就砸了,小心你娘骂你。”
三个孩子正说话,庆氏等人已是催着道:“快些上车,看误了起程的吉时。”
“你们两个啊?当然不用了!”贵姐儿不由笑了,收好半片玉佩和半块印章,低头见双胞胎今儿穿了不同颜色的衣裳,笑着说:“你们两个,隔再久相见也会认得的,因为你们长的一模一样嘛!”
“其实我们也有一半一半的东西可以凭物相认的。”名唤来丰的双胞胎之一翘起小屁股,撩起小衣裳,褪下肥肥的宽裤子,露出左边臀部上一个半圆形的胎记,嚷嚷道:“我这里就长了一半胎记,还有一半长在来非身上。”
贵姐儿见他褪裤子,来不及阻止,另一个双胞胎来非也撩衣裳褪下裤子,露出右边臀部上一个半圆形胎记,凑近了来丰站着,挺起小屁股,把自己的胎记拼接到来丰左边臀部的胎记上,嚷嚷着说:“小姐姐,你看看,是不是拼上了?拼上了,我们就真的是兄弟呢!”
方文龙和唐少华忙跟贵姐儿挥手,匆匆上了马车。
送走唐明山庆氏一行人后,转眼便过了两年,正值贵姐儿六岁生辰过后,郑明又开始准备起上京赴考的事儿。这回早早收到方逍和方遥的信,只让他带了巧娘和贵姐儿上京,若能考中进士便罢,考不中便权当走亲戚。郑明收到信后,深思良久,跟巧娘说:“虽说镇日埋头苦读,然天下埋头苦读者,并不止我一个,这次赴考,胜算还是不多。你两位哥哥说的也有理,不若带了你们上京,权当走亲戚了。”
“你是去赶考,带了我们一起走,会不会影响你读书?”巧娘却有些忧虑,明上次没考中进士,回来便郁郁寡欢了一段时间,这回也说胜算不大,若再次考不上,却怎生是好?
郑明一笑说:“要说自己清清净净上路,然后趁着这个时候又苦读许多东西进肚子,这个却是扯话,该读的早读了,该记的也早记了,这会只是温习一下以前的内容而已。带你们一起上京,其实并没有什么妨碍。路上有伴,反而热闹些。”
郑婆子听得郑明要带了巧娘和贵姐儿一起上京,倒也没反对,只是点点头道:“正该带了贵姐儿往京城里逛逛,沾些大地方的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