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黑锅
风吹得灯笼里的灯光摇曳不定,让郭绍脸上也忽明忽暗,阴晴不定。
卢多逊一本正经道:“公主乃辽国皇室之人,着实是奇耻大辱!”
杨士良道:“禁军幽州都有几个人正好今晚值守。幽州都是以前收的河北义士,这些人深受契丹人之害,家破人亡一心报仇者不在少。现在河北全境已收复,但他们对契丹人恨之入骨,风闻大许与辽国议和,便自作主张行刺,目前看来并无指使者。”
杨衮嘀咕道:“生女真部落就好干这等事。”
“什么人干的事?”郭绍问道。
……行馆里弥漫着腥味,房里一片狼藉,内外已被军队看住,等着礼部的文官过来与辽国使臣打交道。
卢多逊并不到厅堂上面摆的椅子上坐,依旧在两边的茶几边,和萧思温坐在一张几案旁。
郭绍皱眉挥了挥手。
大伙儿坐定,卢多逊便主动说道:“最近天子行宫在澶州,诸国使节有事都径直到此地;本官受命负责接待各国使臣,实在有点分身无术。一早见了高丽人,今天一大早刚开城门,他们才到澶州。”
杨士良听罢躬身道:“待枢密院的人刑讯,奴婢便这样对他们说。”
接着两边的人继续对盟约的内容讨价还价,从上午一直耗到下午。卢多逊对辽国使节丝毫没有敌视的姿态,语气不卑不亢。但对关键的条件就是毫不松口。
“沙!”垂帘被猛地撩开,头发随意束在头顶的郭绍从里面走了出来。站在门口的杨士良忙弯下腰,抱拳道:“官家,值守辽国使者行馆的人是枢密院的官吏安排的。”
其间萧思温与杨衮等到耳房歇息,私下议论,完全找不到更好的办法。萧思温心里压着对各方的担忧,权衡利弊,终于于旁晚时答应了议盟条件。
行宫的木雕窗旁,灯笼的火光被红纸映出红光。
有时候人根本没有选择,选择已经注定:都是死路,肯定要先避开火烧眉毛的祸事再说!
萧思温不动声色道:“高丽人说了什么?”
郭绍不动声色道:“中原与辽国多年交战,仇恨血债理不清。幽州都的将士就算为家仇私自行刺辽人,本也可法外容情,但死在他们刀下的禁军守卫怎么说?”
卢多逊用很随意的口气道:“他们说辽国乃野蛮禽兽之国,不可与交。”
杨士良沉声道:“官家仍在澶州,他们竟敢在天子跟前擅自用刀兵,实在大罪难逃。”
杨衮立刻脱口骂道:“这些教唆生女真谋反,把大辽公主与诸多妇人弄去聚众淫乱,这才是野蛮禽兽之事!大辽一旦腾出手来,必要讨回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