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难被信任的人们
林仁肇一个闽国降将,常常自作主张肆无忌惮,他心里是怎么个想法谁知道?
郭绍又道:“给李处耘的信件中加一份附件,让他把在采石收集到的各种消息都写成奏报,报到中军军府来。”
南唐国相比别国,文官制度更加成熟;很难发生吴越国那种轻易就被武将发动政变的事,也不容易像中原王朝一般动不动就改朝换代。但正因如此,内部博弈更加复杂。在兵祸汹汹的天下大势中,骄兵悍将仍然不好控制。
因为长江中下游水面一向都是南唐国控制,江北要了解的南岸消息颇费周折,都是很久以前的情报,难以及时了解南唐国在江南的动静。不过李处耘在池州要派斥候细作可以直接从陆路,就更容易了。
李煜刚刚登位,王位还没坐稳,情势便变得十分纷乱。他在御书房内来回踱着步子,难以掩盖内心的徘徊。
李煜听到这里心里只犯嘀咕,陈乔显然没能体察圣心……什么林仁肇和朱令赟不和只是借口,根本原因是李煜不信任林仁肇。采石是长江防线很重要的地方,万一那厮献了采石,在周朝廷里不就是大功一件?
郭绍想了许久,说道:“快马下令李处耘,让高彦俦加入进攻采石的序列,此地至关重要,要打就得兵力充足。另下令庐州的虎贲军第四、第五、第六军,立刻向池州驰援。”
这个理由合情合理,众臣都没有异议。光政院辅政陈乔又想重新给林仁肇安排个差遣,举荐他率军去采石部署防务。
左攸提醒道:“高彦俦不会拖后腿?”
……于是到了召见大臣议事时,李煜便说:林仁肇和镇南节度使朱令赟不和,让他去做南都留守会与节度使朱令赟发生争执,更不利于催促朱令赟率军驰援。
王朴去吩咐人写军令,然后自己取印签名。郭绍转过身,在墙上的一副长窄的长江全图上细看,他用手指沿着标注池州的地方沿粗线条向右抚过(不少古人画图的习惯上南下北,自己坐的方向是北,面向南面;但郭绍画图仍旧上北下南),然后他拿着直尺去量大致路程。
郭绍毫不犹豫道:“我早想明白了,如果觉得那帮完全不可靠,那么剑南军耗费军需就没有存在的必要!高彦俦和其副将侯茂,在蜀国之战中的表现,算不上高明,但绝不是草包。你们放心好了,采石之战他不会让我失望的。”
但林仁肇在一些人嘴里,确实是个良将。李煜不想把自己弄得众叛亲离、孤家寡人,这样形势会更加糟糕。
王朴这时也支持郭绍的说法:“高彦俦刚被朝廷重用,这次他正是立功奠定地位的机会,只要高彦俦不是昏庸之人,他应该抓住这种难得的机遇。”
李煜琢磨:林仁肇一个闽国人,根本没把国家社稷瞧在眼里,他只是把南唐国看作是暂时栖身的地方。所以才会一面沽名钓誉装作良将忠诚的模样,一面随时准备另攀高枝。
既然主持“江南前营军府”的枢密使都支持郭绍的决定,军令就可以马上下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