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永不陷落之堡
方圆十里内设小堡、哨防御体系,用烟花、孔明灯、狼烟、鼓为信号预警;遇小股人马以小堡出兵剿灭,遇大股人马便放信号,骑马跑路。
辽人虽以游牧部落立国,但曾经有幽州,现在也有物产丰富的渤海农耕区,治下土地广袤部族众多,除了游牧,主要通过学习汉人的东西,从律法礼仪到生产已经比较先进了。
堡垒南边设水门,挖沟河与黄河连通,码头设在堡垒。只要控制黄河,就能保证无定堡的外援。
杨衮身为大辽契丹人,此时一种优越感油然而生!显然辽军比党项人像样得多。
郭绍设计好图纸,又下令东京兵部,在内河水师上装备火炮,保障必要情况下夺取黄河水权……虽然党项人没有水师。但郭绍兴奋之下,用一种完美的姿态来审视这如花一般美妙的堡垒的设计!
六花堡!大致的图已经画出来了,如同拥有六片花瓣的一朵堡垒之花。每片“花瓣”是一个两条边的角长在堡垒周围;加上两瓣之间的弧形连接边,实际这个图形有六个角、十八个边。
毕竟是同伙,杨衮把心里的优越感藏起来,道:“天下诸部都重视李公部族的表现,萧公更是日夜期盼。党项人马尚需训练……”
郭绍拿着木直尺在纸上不断试验比划,得出结论,无论从什么地方进攻,都会遭受大概三个方向的直射火力交叉杀伤。
同行的李彝殷看着训练有素、队伍整肃的辽军,似乎也意识到了差距,说道:“党项人战阵上拼命不输别家。”
当然这个堡垒在没有火器支撑的时候,比一般的城池更加脆弱,因为更矮更小。所以设计的时候要考虑下雨影响火器发挥的天气……
党项人自称大白高,顾名思义……但杨衮看来,一般的士卒和牧民并不大白高,眼前这群在杨衮眼里如同乞丐一般的牧民军队就个个又黑又脏,脸颊上还有高原风吹日晒后的丹红。并非他们生来就这个模样,应该是环境所致。
他看着自己的成果,忍不住激动道:“这座堡,只要中原能供应物资,能守一百年不落!一百万大军来都是送死!”
还有后边的大量横山羌步兵,装备简陋,也是穷凶极恶之徒。
……郭绍主要考虑火炮和火绳枪的火力点。六瓣凸出是实心土夯,在外墙体上挖洞安梁为掩体,一则可以防投石车的攻击,二则可以避雨。
不过杨衮并不太轻视他们的战力,依旧有信心。因为他知道这些环境险恶中游牧的牧民骑兵,忍耐力和勇悍都是天然历练出来的……越穷的人越不怕死。可能缺乏战阵训练,但骑兵作战本来就应该灵活,更依赖个体的武力耐力。
实体堡外,下方为倾斜面,分层修三道女墙,女墙后面挖小型藏兵洞(雨天避雨)。近处的敌兵将受到三道、几个方向的火绳枪交叉密集射杀;而且每道墙后的藏兵洞藏三个士卒,轮流开火保障射击频率。
反观这些党项人,杨衮有足够的底气觉得他们如同乞丐。